第388章 各奔东西

这时候的曹锟,就像寓言故事里丢斧子的人一样,越看吴佩孚越有篡位野心。

于是,吴成了保定方面最大的敌人,甚至唯一的敌人。曹要做的是和其他的新仇旧恨尽快化敌为友,结成一条反吴的联合阵线。

随后,一边拉拢安福、交通两系的政客以增加在国会的势力。一边不计前嫌和张作霖修好。

此时,不光是外部,直系内部有很多人,也对吴的颐指气使、目空一切的狂妄而反感。

但吴佩孚仍然傲视天下、我行我素。国会方面的益友社、研究系、政学系这时都在北京恢复政治活动,吴对这些政客都没有好脸。

八月一日国会复会时,吴给国会发电做指示:“仅先制宪以固政本,调解集权分权以定国是。”

议员们看到这个电报都很生气,忿忿地说:“大老板对国会训话了!”

吴佩孚在内阁问题上虽取得胜利,但他的地位却一天比一天陷于孤立。

直系在巅峰状态中,因为分裂为保定派(曹锟)、洛阳派(吴佩孚),也由盛而衰了。

吴佩孚并不是要和曹锟分家,曹锟也不是不能容纳吴佩孚,相反的,曹锟对吴佩孚信任此前是一贯的,而吴佩孚对曹锟也忠心无二。可是,因为局面大了,双方的近人各有私利,从中挑拨,两个人终于各奔东西。

щщщ⊕тт kдn⊕¢ ○ 说到曹锟、吴佩孚两个人的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人们常说功高震主,吴佩孚这一时期,名头太响了,已经不是“震主”而是压主了。

北洋有一个习惯,做到督军,这人就被称为“帅”,做到督军以上的就称为“大帅”。直奉战争以前,可以称为大帅的,只有张勋、曹锟、张作霖三人,后来吴佩孚声望日高,便也称起大帅来。吴佩孚做了大帅,曹锟便被改称为老帅,以示比大帅高一等。

吴大帅在保定发号司令时,曹老帅却被冷落在一旁。凡是到保定来的人,都只知有大帅而不知有老帅,因为大帅答应的话就算数,这当然让曹锟有点酸溜溜的。比如,黎元洪上台前,金永炎到保定,就只是和吴佩孚密谈,根本不理曹锟。

像这类事,逐渐增多,曹、吴之间自然就有了裂痕。特别是总统问题,与其说是二人表面取得了一致,不如说是加大了两人的鸿沟。曹自己想当总统,吴一意要迎黎元洪复职,曹其实是违心支持吴的。身边的人有机会就挑拨离间,说吴所以不愿老帅做总统,是他自己想做总统,因此捧出黎做挡箭牌,做为过渡总统。

曹锟的亲信曹锐、边守靖(直隶省议会议长)、夏午诒(顾问)、熊炳琦(参谋长)、王毓芝(秘书长),这些人个个容不得吴佩孚。

曹锟的私人财产全由曹锐经营管理,而曹锐的儿子又兼祧两房,他们弟兄关系非常密切。而吴佩孚则最看不起曹锐,曹锐不能继续做直隶省长,就是吴佩孚的主意,曹锐因此而更恨吴入骨,经常在他哥哥面前进谗言。说吴独断独行,目无长上,将来一定爬到他们兄弟头上,部下虽亲,总比不上自己的兄弟亲。

还有曹所宠幸的李彦青也常被吴佩孚所斥责。李彦青出身是替曹锟洗澡擦背,特别得曹的信任。他也一有机会就说吴的坏话。所谓三人成虎,这些人说的时候,曹锟虽然表面上不以为然,其实量变到质变一直在进行之中。

对于黎元洪的复职,曹锟一直是看笑话的。黎就任总统后,曾多次电邀曹到北京见面,曹都托辞有病不肯前往。黎就职时,吴佩孚曾单独赴京庆贺,虽然吴只到了北京一天就赶返保定,可也激起曹的极端不满。

黎元洪入京复任总统前,曾请吴佩孚推荐几个人入阁。吴把自己的秘书孙丹林荐给黎,指定要内务部次长。黎为了讨好吴,就发表孙为总统府副秘书长兼内务部次长。

孙丹林不太会做人,经常拿吴大帅来唬人,并且口口声声说天下事只要吴大帅一句话。至于理不理曹老帅,则一点关系也没有。

高恩洪和孙丹林都是山东蓬莱县人,和吴佩孚是同乡。那个年代,同乡是联接人关系的极重要纽带。还有财政总长董康也属于洛阳派,是吴大帅的红人。

这三人遇事只请示吴,绝不理会曹。

曹锟自然对这三人都极反感,保定系的上上下下对这三人也都是怒目而视。

高恩洪是电务生出身,后来做到吴的电务处长,成为吴左右最被宠信的要员之一。奉直战后,吴第一次到天津,高恩洪在车站迎迓,吴就当面向高表示,要他准备做交通总长。

不料当时黎元洪已经根据曹锟的推荐,决定任高凌霨为交通总长。但吴佩孚坚持自己的意见,要求调高凌霨另外一个职务,以维持本人信用。但吴只想到自己的信用,却忘了曹锟的信用。

六月十七日,董康和高恩洪到保定来见吴,正好这时吴和曹在“光园”聊天,董、高两人竟请曹锟先退席,要跟吴单独谈话。

曹气得站起身来大声说:“总长要我退席我可以退,可是光园是我的地方,我是有来去自由的。”一面说,一面气冲冲地走了,嘴中却念念有辞地说:“真是岂有此理”。

董康和高恩洪是为了向吴密报一件大案子,就是关于曹汝霖在交通总长任内经手的二千万元没有底帐,有贪污之嫌,请示吴如何处理。吴叫他们呈请总统依法严办。

六月十八日,董、高回到北京,就由董康密呈总统,并在国务会议上提出,下令警察厅逮捕曹汝霖,并看管其私人财产和住宅。

这时曹汝霖不在北京。国务总理颜惠庆主张慎重处理,黎却主张迅速交办。

颜一生气,要求辞职,于是,曹汝霖案改为移交法庭处理。

曹汝霖案见诸报端,曹锟才知道,大为光火。

这时吴佩孚正巧在保定,曹便叫卫士去请吴佩孚来询问底细。吴已就寝,卫士不敢惊动,曹等了半晌不见吴来,一叠传令,这才把吴请了来。

吴见到曹后问:“老帅有什么重大的事,这么晚找我?”

曹按下怒火,悻悻地说:“你现在是大帅了,哪里还有工夫理我?”

吴见曹真的动了火,只得赔着笑脸。

王宠惠内阁因为黎元洪在组阁时太迁就于洛阳派,因此而遭致与洛阳对立方的强烈反对。曹锟借机策动倒阁运动,试图改派高凌霨代理内阁总理。

这时候的国会,也矛盾重重。十月十一日,参众两院联合举行第三次常会的开幕仪式,黎元洪偕同全体阁员前往祝贺。

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刚宣布开会,还没有致开幕词,就听见议员席上有一位议员扬声叫了起来,他说:“法律问题还没有解决,议长怎么就召集开会?黎元洪高唱统一,现在请问一下国会本身统一了没有?吴景濂醉心权利,不能逃罪,黎元洪也要负联带责任!”

大家定睛一看,这位语惊四座的,是国会议员彭养光。彭所谓的法律问题就是“民八议会”和“民六议会”问题。

六月三日广州国会通电主张继续“民八议会”,否认王家襄等在天津召开的“民六议会”。

八月一日国会复会时,后补的“民八议员”被拒参加。于是,京沪一带的“民八议员”发起力争正统运动。针锋相对地提出以前曾任官吏,辞去议员或者在广州被除名的议员,都算是丧失了议员资格,不应再窃据议席。

八月三十日,一批“民八议员”曾在北京闯入众议院,殴打议长。黎元洪为息事宁人,除用官职安抚“民八议员”外,还设立了“政治讨论会”来安抚他们。

彭养光这一吵,接着议员凌毅也提出质问,大声说“黎元洪以什么资格来这儿,你只是一个平民,平民有什么资格出席国会?”

黎元洪一看情形不佳,便催吴景濂赶快念完开幕词。

吴景濂匆匆念完了开幕词后,就宣布请黎大总统致开幕贺辞,会场上更是一片叫嚣之声,有人还用手狂拍桌椅。

黎元洪不理睬这些吵闹,径自朗声宣读他的颂词。

焦易堂这时大声地叫了起来,他说:“黎元洪,你就是解散第二次国会的人,今天还有什么脸来致颂词?”

郑江灏则指着阁员席次大骂道:“坐在这一排的是些什么人?你们如果是来旁听的,就该到楼上旁听席上去。”然后他指着王宠惠说:“你不是王宠惠吗?我认得你,你是一个平民,怎么会坐到国务总理席位上?”

黎元洪在一片吵闹声中,匆忙地念完他的颂辞,其实没有一个人听到他是念些什么,因为这时的国会议场已成了中央市场,乱哄哄的一片,谁也听不清了。

王宠惠本来是要致辞的,眼见会场乱成这样,吓得打了退堂鼓。会议于是草草收场。

会议完毕照例要照一张众人合影像。人刚就坐,郑江灏疯了一样跳了出来,大骂“私生子内阁”,而且用手去拉王宠惠,不许他就坐。吴景濂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住。

有不同意见,能自由地发表意见,毫无疑问比万马齐喑、唯唯诺诺地当应声虫、当橡皮图章更有国会的样子。但是,如果一个讨论国家大事的神圣殿堂,被搞成上演闹剧的舞台,也不能不令人遗憾。

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90章 汪袁配合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81章 战汉阳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439章 进德会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8章 约定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23章 离开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411章 点翰林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93章 南北议和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23章 离开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56章 祸从口出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98章 张疯子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85章 殿前作答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268章 张勋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90章 内幕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
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90章 汪袁配合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81章 战汉阳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439章 进德会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8章 约定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23章 离开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411章 点翰林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93章 南北议和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23章 离开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56章 祸从口出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98章 张疯子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85章 殿前作答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268章 张勋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90章 内幕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