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

吴兆麟要留在指挥部坐镇,其余诸人蔡济民、张振武、马荣、程瀛等,带着一排人立刻前往黄土坡。马荣已经问明了具体地址,在前面带路。

赶到谢国超家,黎元洪正在吃早饭。见来了这么多全副武装的兵士,并不慌乱,看样子已经猜想到这些人的来意。

他起身平静地问:“局势被搞成这个样子,你们来找我何事。我平日里带兵并不刻薄,想大家不会难为我们吧?”

“黎协统,哪儿的话,我们是请您出来主持大局的。”张振武连忙说出来意。

黎元洪摇头,“你们革命党人人材济济,还用得着我这个外人吗?”

“黎协统,新军都信服您,方方面面也都看好您,您不出来,难以服众。”蔡济民很恭敬地说。

“就请协统帮这个忙吧!”马荣在旁附和。

“不是革命党人,我说话有人听吗?”黎元洪显然在要条件。

“黎协统,我们拥戴您出来,自然听您的,我们不是兵变,也不是乱军,是一些有信仰有追求的热血男儿。平素里我们能感觉到,黎协统和瑞澂、张彪之流不一样,是个忧国忧民、希望救民于水火之人。您从不与我们革命党人为敌,我想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推翻旧制度,开辟新天地。”

黎元洪显然是被蔡济民的这一番豪气所感染,言到:“看来我不去,你们也要动强。这样,我就和你们走一趟,看看情况。”

很明显,黎元洪是有思想准备的。

来人相互看看,松了口气,他们本来是做了动强的思想准备的,没想到黎元洪这么容易就答应了。总要做一点准备,马上派人回楚望台报告好消息,作好迎接的准备。

一个常听到的说法是,黎元洪听到有人来,吓得藏了起来。后被起义人员找到,从床下拉了出来,于是便有了“床下都督”的说法。后来经过查证,不过是有人恶意中伤和无聊之人的胡思乱想。

民国初年,曾有个叫蔡寄鸥的记者,根据这个谣传,写了篇《新空城计传奇》,在《震旦民报》上连载,因此而将此无稽之谈以讹传讹并广泛传播。

有人当时曾主张黎元洪将这个小报查封,将这个造谣之人抓起来。黎元洪听了后不屑一顾地说:“这些人的毁谤,何损我一根毫毛,稍有知识的人看到这东西,都能看出这是向壁虚造的故事,是在诋毁武昌起义。假如我把这家报纸封了,外间反而会认为是真的。让他们炒作去吧,不去管他。”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故事中。接下来,这些人护卫着黎元洪来到楚望台时,吴兆麟已经带人排成两行迎接,鸣枪吹号,场面热烈。

黎元洪在前,张振武、蒋济民,邓玉麟、熊秉坤跟随其后。

士兵见到黎元洪走进楚望台,好像有了主心骨。此消息在新军中传开,大家一个晚上的惊恐,紧张、疲惫一扫而光。

四十一标三营的起义者尤其自豪,和起义军站在一起是他们的长官。

黎元洪的到来,成了武昌首义的定海神针。

要做的事情很多,黎元洪马上召集革命党人和新军代表开会。

简单听了吴兆麟汇报情况后,黎元洪问大家:“你们革命党人的后援在那里,钱粮在什么地方?”

当时谁也没想这方面的事。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如何回答。

场中的邓玉麟反应恨快,他怕黎元洪丧失信心,打退堂鼓,就无中生有地说:“京山的刘英正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三日内就可开到武昌。制造银币、铜币的官局,已被我们控制。现库存三千万白银,足够我们近期用了。”

黎元洪看了看邓玉麟,接着问大家:“瑞澂和张彪都已经逃脱,如果他们请来援兵,怎么办。我在海军待过,海军的大炮可厉害,武昌城经受不住几炮弹的,武昌守不住怎么办?”

邓玉麟马上回答:“焦达峰将很快起事,湖南是我们可靠的后方。”

这倒是真实的。

邓玉麟(1881—1951),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石桥村人,土家族;一八九四年投入清军中当兵,后入新军第三十一标,继升为炮八标正目。一九零八年由孙武介绍秘密加入共进会之后离开军队,但仍在武昌、南京等地做运动新军的工作。武昌起义后入鄂军都督府谋略处任职,不久先后被湖北军政.府任命为鄂军第七协统领、第四镇统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总统府军事谘议官,授衔陆军中将。一九一六年赴沪参加讨袁,一九一七年参加护法战争,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临时政.府参议。一九二一年任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爆发后,曾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参加荆沙、宜昌等战役。

邓玉麟一九二七年后脱离军界,迁居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拒绝侵华日军及汉奸收买,后去重庆,任国民党前敌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战胜利后回到巴东,一九四六年选为国大代表,任首义同志会理事。一九四九年借口有病滞留巴东,拒绝赴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邓玉麟作为开明人士代表,曾任巴东县人民政.府秘书长。但令人痛心的是一九五零年底在“镇反”运动中被捕,次年春以“组织反革命暴动”的罪名被杀害。一九八二年七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布无罪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黎元洪显然不相信邓玉麟的话,对大家说:“我看大家很难成事,不如我们各回兵营 ,我可以去找张彪,保证既往不咎。”

听了黎元洪的话,何竹山站起来激动地说:“自从起事那一刻,我们从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我们都已经为了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国家做好了献出生命和一切的准备。黎协统如不想参加我们,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可以马上离开这里,多说无疑,不必伤大家的感情。”

听了何竹山这一番慷慨陈词,黎元洪也深深被打动,大手一挥说:“舍命陪君子,我黎某人就陪着大家一起玩命。”

听了黎元洪的话,大家高兴的鼓起了掌。从此,黎元洪已经没有了退路,把自己捆在了起义的战车上。

黎元洪来到楚望台参加起义的消息传出后,起义军士气大振。特别是四十一标三营的战士。他们是黎元洪所辖二十一混成协唯一参加首义的队伍,和黎元洪关系特殊。别人也想从他们这里多知道一些黎元洪的事,围着他们问东问西。

他们便自豪讲起了黎元洪的为人,讲黎元洪爱兵的故事,黎元洪在军中的威望更高了。

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三洪的传说。”说这三洪是上天派到人间负有特殊的使命。第一洪为朱洪武,打下汉室大明江山。第二洪为洪秀全,是想恢复汉室江山没有成功。最后这一洪就是黎元洪。

这三个洪是有区别的,洪秀全的洪排在最前,万事开头难,所以只活跃了十六年。朱洪武的洪排在中间,比排在头里好很多,有三百二十四年的基业。而黎元洪的洪是排在最后,是洪到底了,可创万年基业。

还有说法,说黎元洪是元始天尊下界,解除民间苦难来了。更有知情者说,黎元洪出生时曾有个大火球冲天而起,就是征兆。

请出了黎元洪这尊“大佛”,蔡济民高兴的赶到咨议局。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和若干议员已接到党人通知,在那里等他们。

经历了保路运动,这些人都和黎元洪很熟,印象也极佳。听说黎元洪在楚望台主事,这些人一片欢腾。和革命党人相比,他们当然更信任黎元洪。经商定,决定把军政.府机关放到咨议局,黎元洪作为大都督的人选。

咨议局驻地也叫红楼,日式风格,修建于一九一零年,距离楚望台三里地,这里一下子成为武昌的中心。

十月十一日上午,黎元洪骑着革命党人为他准备的一匹骏马,由吴兆麟、熊秉坤等人陪同,在一百多人的卫队护卫下,来到了咨议局。

第一件事是安民,黎元洪签署了多份安民告示,组织人到处张贴。

中午,黎元洪正和蔡济民、吴兆麟等人在一起吃午饭,外边枪声大作。

蔡济民,吴兆麟等赶紧护卫着黎元洪,到蛇山树林中躲避。原来是旗兵郜翔宸部偷袭。他们的消息挺灵通,显然是对黎元洪和军政.府来的。

守卫咨议局的部队,奋起还击。对方是摸清了这里的守卫情况,势在必得。守卫部队虽然处于人数上的劣势,但打得英勇顽强。

危机时刻,陆军中学的学生,七百多人闻讯赶到,力量的对比马上扭转,袭击者恨快被打退。

黎元洪等从蛇山上下来,对大家说,“兵无粮草必乱,民无主宰必谎,事无专任必岐”,指出了目前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钱粮、领导和人事分工。

这是刚才在蛇山避险,黎元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刚才的袭击,没有影响他的情绪。

很多书对这个时候黎元洪的叙述,说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并因此而把他称做泥菩萨,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94章 曹锟第17章 驻节朝鲜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05章 八股文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40章 系矫旨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204章 劝退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64章 芥蒂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17章 驻节朝鲜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82章 离开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36章 署理山东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187章 唐继尧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85章 殿前作答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46章 驱张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344章 北归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439章 进德会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71章 避难香.港
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94章 曹锟第17章 驻节朝鲜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05章 八股文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40章 系矫旨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204章 劝退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64章 芥蒂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17章 驻节朝鲜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82章 离开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36章 署理山东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187章 唐继尧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85章 殿前作答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46章 驱张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344章 北归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439章 进德会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71章 避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