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两手一起抓

东海问题,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或者不只是中日在钓鱼岛上的争端。

因为关系到台海局势,所以东海问题绝对不能只解决一个,而不管另外一个。不管中国是否愿意,在着手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时候,都得考虑台海局势,还得在采取行动前做好最坏打算。

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曾经迫使中国在数十年里采取防御态势。

说得简单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次朝鲜战争,打破了僵局,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因素。

这个变化因素,不是来自日本,而是在中国本身。归根结底,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对中事力量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虽然从长远来看,第二次朝鲜战争加快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但是在二零一九年,不管是军队的装备建设、人事变动与战术思想等都没有得到显著改观。

短期影响,仍然集中体现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的余威上。

打败了强大的美军之后,中队的士气与斗志达到爆棚状态,从将领到士兵,没人怀疑中国会在下一场战争中失败。

客观的讲,这种自信并不盲目。

中队能够打赢第二次朝鲜战争,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中队掌握了瘫痪对手通信指挥系统的手段。

这种手段,到二零一九年也没过时。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甚至在结束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寻找对抗电磁战的方法,而且很快就有了收获,并且开始改进现有的武器装备,但是要对成千上万的主战装备进行全面改进,使其能在恶劣的电磁战环境下发挥效能,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拿美国来说,到二零一九年,也只对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主战装备做了改进。

也许,美国有点特殊,因为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启动了为期二十年的装备发展计划,将在今后二十年内,逐步用新式装备替换掉已有的老式装备,而按照美国当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再次与中国这类大国发生正面对抗的机会并不大,所以美军在改进已有装备的时候并不积极。

当时,美国只对剩余服役寿命在十五年以上的主战装备做了改进。

即便如此,四年的努力,仍然使美军保持了全球头号军队的位置,并且有足够的实力打赢一场与地区强国的战争。

美国可以这么做,不等于别的国家也能这么做。

拿日本来说,即便获得了美国的支持,成为全球第二个装备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国家,但是在二零一九年的时候,日本的所有主战装备都没有进行过针对全面电磁战的改进与升级,连刚刚从美国获得的F22A战斗机也不例外。

不是日本不想做,而是代价过于高昂。

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掌握了电磁战的对抗技术,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是美国。

日本要想从中国获得军事技术,显然不可能,别说中国不会卖,美国也不会允许日本这么做。

那么,日本就只能从美国采购改进装备了。

问题是,按照美国的计划,最快也要到二零二二年,对百分之四十的主战装备进行了改进之后,才能确保在下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不至于败下阵来。也只有到这个时候,美国才会出售电磁对抗装备。

这就意味着,在二零二二年之前,除非日本自己搞了出来,不然就别想获得能在大规模电磁战中取胜的武器装备。

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也是日本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日本卷入某场战争,美国会袖手旁观。到时候,美国不但会向日本出售电磁对抗装备,甚至有可能把已经做了改进的装备出售给日本,帮助日本打赢战争。

相对而言,中国仍然拥有装备上的优势。

当然,装备上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电磁战领域。

在其他方面,中国的装备优势依然明显,比如中国已经拥有了第四代战斗机,而且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率接近百分之百,在战时的生产规模不会受到限制。又比如中国拥有日本没有的航母与攻击核潜艇,在海洋战场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即便在东海争端中很难用上地面部队,可是中国拥有一支规模不算太小,而且非常精锐的陆战队,日本却没有类似的两栖作战力量。

从军事角度出发,中日之间最大的差距,还是在基本军事思想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是战败国,所以日本的军事力量一直受到限制。虽然在冷战时期,为了对付强大的红色帝国,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监管力度,允许日本组建一支军事力量,但是在之后的数十年之内,日本的军事力量只能用于防御,而不具备进攻能力,不是一支完备的军事力量。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开始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引进F22A的时候,购买了配套的对地攻击软件与弹药,随后在自产的F22J上,使用了自行开发的火控软件系统,为使用自制的对地攻击弹药铺平了道路,但是这些努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成果。

短短四年之内,日本能获得有限进攻能力已经非常不错了,而要获得美军那样的进攻能力,没有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绝对不可能。

相对而言,中队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虽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也奉行防御战略,严重忽视了现代战争中重要的进攻性军事力量,即空军本的建设。但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十几年,中国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此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可以说,在中国的现代化军事改革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强进攻性军事力量。

这些努力,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已经见到成效。

比如在大规模地面战争后期,中国空军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仍然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继轰炸了平壤、开城与春川等地。在海洋战场上,一直受到重视的潜艇部队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后四年,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依然围绕着进攻力量展开。

可以说,依靠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中队在进攻能力的发展速度上远远超过了周边任何一个国家。

正是这些军事上的优势,让中队充满自信。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中国在东海争端上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以前,没有能力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现在有了这个能力,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这不是国家基本对外政策、或者国家基本战略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关系到十多亿中国人能否过得富足美满,能否在未来的世界里用自己的声音说话,并且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利的问题。

国家基本战略就是为公民的利益服务,因此公民的利益决定了国家基本战略。

走向强大的中国,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市场,来让十多亿公民提供就业机会,创造争取幸福的基础。

这不是某个人的观念,而是一个民族的观念。

傅秀波一直在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会排斥和平以外的其他手段。

如果有需要,战争也是选择。

只是,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战争。如果从一开始就定错了目标,那么军事上的胜利只会带来灾难。

陆风烈提出疑问后,傅秀波并没有做出回答,或者说已经做出了回答。

“如果要两个问题一起解决,就要速战速决,至少得在一个战场上速战速决。”黄峙博猜出了傅秀波的想法,说道,“正如元首猜测的那样,这很有可能是美国的预谋,而美国的目的就是把我们拖入另外一个战争泥潭,让我们难以自拔。果真如此的话,美国就能料到我们将在台海动手,也就会有所准备。战事久拖不决的话,我们将非常被动,甚至不得不把两千万同胞推入深渊。”

“你有这个想法,非常不错。”

黄峙博愣了一下,大概没有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虽然我们早就下了决心,哪怕是一个打烂了的台湾,也是中国的台湾,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枪口对准同胞,即便万不得已。”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从军事上讲,我们得在钓鱼岛速战速决,不要给日本太多机会。取胜很重要,更重要的,必须用这次冲突狠狠教训日本。”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台海问题上,我们得更加谨慎。”傅秀波点上香烟,抽了几口,才说道,“能不打,最好不打。即便要打,也得速战速决,而且得严格控制交战范围,以拒阻外来势力干预为主要目的。只要能够稳住局面,又在钓鱼岛取胜,就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得到台湾同胞的理解与支持。”

“老傅,你考虑得太远了。”

“这么重大的事情,能不考虑长远一点吗?”

陆风烈笑了笑,给黄峙博递了个眼神。

“我会按照元首的指示去做,马上……”

“不是按照我的指示做,而是要随时向我汇报情况。等总参谋部拿出方案,局势明朗之后,我会召开高层会议,商讨与战争有关的问题。在此之前,总参谋部得提交一份完整的局势分析报告。”

黄峙博点头答应了下来,这是他分内的事。

第60章 精锐之师第207章 黔驴技穷第84章 青出于蓝第83章 试探第52章 顺手拈来第11章 取经第55章 积极外交第61章 唯一方案第83章 一错再错第32章 拼光拼尽第47章 第一枪第70章 内部矛盾第32章 金融战争第55章 毅然决绝第94章 技术军官第284章 转变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68章 南海战略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3章 本性难移第320章 宗教干预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20章 迎难而上第6章 第一步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85章 重拳出击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12章 幕后推手第6章 第一步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170章 崩溃第77章 分歧第297章 警戒圈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28章 欧洲联邦第93章 同化政策第21章 决战开始第20章 政治联盟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1章 不可否缺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40章 积极主动第2章 斗争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280章 诞生之地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23章 敌后营救第1章 新岗位第24章 空中打击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7章 实干阶段第29章 初显身手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13章 底线第18章 不对称战术第320章 宗教干预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224章 内耗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87章 人挪活第17章 新的选择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321章 起源第57章 收获的季节第98章 战略轰炸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77章 诱饵第48章 交战第24章 反击第21章 惨败第96章 高调第83章 试探第55章 决战在即第86章 胶着第96章 高调第97章 战略分歧第33章 拉帮结派第25章 奋起一战第58章 战争余烬第32章 针锋相对第38章 战前会议第41章 反击第129章 重返战场第34章 中流砥柱第85章 矛盾爆发第89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6章 排兵布阵第115章 超级运输机第40章 奋起直追
第60章 精锐之师第207章 黔驴技穷第84章 青出于蓝第83章 试探第52章 顺手拈来第11章 取经第55章 积极外交第61章 唯一方案第83章 一错再错第32章 拼光拼尽第47章 第一枪第70章 内部矛盾第32章 金融战争第55章 毅然决绝第94章 技术军官第284章 转变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68章 南海战略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3章 本性难移第320章 宗教干预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20章 迎难而上第6章 第一步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85章 重拳出击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12章 幕后推手第6章 第一步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170章 崩溃第77章 分歧第297章 警戒圈第52章 大获全胜第128章 欧洲联邦第93章 同化政策第21章 决战开始第20章 政治联盟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1章 不可否缺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40章 积极主动第2章 斗争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280章 诞生之地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23章 敌后营救第1章 新岗位第24章 空中打击第42章 四两拨千斤第7章 实干阶段第29章 初显身手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13章 底线第18章 不对称战术第320章 宗教干预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224章 内耗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87章 人挪活第17章 新的选择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321章 起源第57章 收获的季节第98章 战略轰炸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77章 诱饵第48章 交战第24章 反击第21章 惨败第96章 高调第83章 试探第55章 决战在即第86章 胶着第96章 高调第97章 战略分歧第33章 拉帮结派第25章 奋起一战第58章 战争余烬第32章 针锋相对第38章 战前会议第41章 反击第129章 重返战场第34章 中流砥柱第85章 矛盾爆发第89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6章 排兵布阵第115章 超级运输机第40章 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