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行路读书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虽时常细雨纷飞,却不寒凉,反是沁着暖暖的春意。

官道上,驼铃生生,商队络绎不绝。

大汉百姓本是极少得见骆驼,往西域行脚的商贾多了,境内的驼队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雍凉畜牧更是大量豢养,以售卖给商贾牟利,近年已成为固定的进项。

阿苏谢骑在骆驼上,领着商队不徐不缓的前行。

他本是西域精绝国的商人,数年前正是在这处官道上,他向汉军检举有精绝役夫密谋逃跑,故得了重赏,且破例得了归化名额,册入汉籍。

“真是感谢那些愚蠢的家伙!”

阿苏谢拎着酒囊,拔了软木塞,从驼背上倾倒酒液,洒落在官道上。

当年,那些被汉军擒拿的精绝役夫,被绑在木架上,立于道边示众,死后仍暴尸十日。

现今尸骸不再,腐朽的木架却仍是矗立于细雨微风中,似在警醒世人。

后方的驼队,阿苏谢的长子亦是坐在骆驼上,抬眼瞧了瞧正在洒酒的父亲,不禁摇头失笑,已是见惯不怪。

每每行至此处,父亲总是要“祭奠”昔年那群精绝乡亲,非是忏悔,更无嘲弄,只是聊表感激之情。

昔年父亲为谋生计,领驼队在外行商,往来于汉都长安和大夏国都蓝市城之间,唯有中途路过精绝城时,才会顺带归家探望,却也多是住不了几日,便又要领着驼队重新启程。

待得册入汉籍,凭借自身对商道的熟识,到田氏商团应募了向导,待得兰姿外贸商团成立,又得田氏商团的总掌事举荐,入得兰姿外贸,成了驼队掌事。

兰姿外贸,主营大汉与安息通商货物,品项虽有较大限制,却皆是利润极高的奢侈品项,故获利颇丰,源源不绝的向大农府缴纳高额商税,故官府依着章程,每岁皆可给予该商团相应数量的归化名额,供其归化外籍的掌事或匠师,申报并通过官府核鉴者即可册籍。

阿苏谢乃四面玲珑之人,办事又利落,深得总掌事看重,且他是因功归化之人,本身已为汉民,其亲眷要“依亲归化”相对容易,故总掌事向官府为他申请到三个依亲归化的名额。

阿苏谢毫不犹豫的将这三个归化名额用在妻子和两个儿子身上,将他们接入汉境居住。

虽说父母双亲仍是在世,他此举有不孝之嫌,心中颇为愧疚,然他久居汉境,深知得汉人认同之难,说汉话只是最基本的,行汉礼和书汉隶尤尚不足。

大汉普及官学已近十五载,整整一代人自出生至成丁,皆是接受官学教育,且是近乎免费的制式教育,且不谈学识,单论对汉民族的认同感,必是远超其祖辈父辈的,盖因他们生活在大汉横压万邦的恢弘年代。

归化之人,想要融入汉人之中,绝非易事,思想僵固的老年人更是如此。

年岁尚幼之人,归化后亦可进入官学就读,无疑更易融入。

阿苏谢去岁倾尽家财,在塬南邑购置了套小宅院,一家四口皆已册籍,今岁二月,官学复馆授课,招收新生,他虚年七岁的小儿子已然入读蒙学。

苏博,这是阿苏谢特意请总掌事为自家小儿子改的汉名,冀望他将来成为博学之人。

大儿子在改册汉籍时,也是改了苏姓,唤作苏冀。

提到改姓,阿苏谢不免有些懊悔,他昔年因功归化时,因太过亢奋,未及深思便是册籍了,竟没想到改为汉姓。

现今悔之晚矣。

大汉素来重视户籍制度,就学、从军、入仕、迁徙乃至购置田宅,官府皆要核鉴户籍,可不是只看姓名的,过往可有功绩,可有劣迹案底,皆是清清楚楚。

尤是要从军或入仕者,往上祖宗十八代都得核鉴得清清楚楚。

阿苏谢是甚么跟脚?

归化之民,想要向塬南邑府申请改名,真当你脸大么?

过往的户籍卷宗得翻找,书吏在改动前,还得请示户曹官,可不似后世华夏,可进行电脑作业,网上签核。

塬南邑居民已近愈百万,户籍原本连带腾本,各式卷宗千万册,若是任百姓随意更改姓名,书吏得活活累死。

实在要改的,必须得缴纳大笔赀财,还得府衙户曹先核准。

阿苏谢在归化入籍时忘了更改姓氏,现今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实际上,他更为自家长子遗憾,苏冀自幼聪慧,若是早些归化入汉,进入官学就读,将来无疑会有更好的出路。

然现今苏冀已虚年十六,超过了官办预学的就读年岁,学识底子又薄,且无预学的课业成绩和夫子鉴语,无法入塬南书院就读。

长安学区内,除却黄埔军学和政经官学,尚有长秋医学、师范学馆、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等诸多学府。

营工商学面向最宽,就读要求也最低,然因其为私办学府,虽受太常府文教司辖制和监管,派下学监,然公府是不发放教育贴补的,任其自负盈亏,故该学府的束脩学赀颇为昂贵。

入学者,不是豪商富贾的子弟,便是各大商团派去进修深造的掌事们。

阿苏谢为购置宅邸已耗费不菲,没办法送长子入营工商学就读,现今只能带着他,继续替兰姿商团卖力,一来多挣些钱财,看甚么时候能攒足学赀,二来若苏冀也入了总掌事的眼,指不定也能晋个掌事,得着进修深造的机会。

只不过,进修深造皆是时日不长,且要与商团签订更长的雇佣契约,若有可能,精明的阿苏谢还是想靠自身努力,攒足钱财供长子正式就学。

值得一提的是,匠工理学本也是私办学府,却是得了公府教育补贴,使得束脩学赀极为低廉,庶民子弟凡完成预学课业,且在理工课目学有专精者,皆可申请入学。

然而,匠工理学的入学核鉴中,存在着一门重要的考评,即所谓的思想审查。

汉廷虽鼓励商贾从事外贸通商,然对各类理工技艺和匠师进行严苛的出境管制,凡大农府明定的管制品项,包括书籍和匠作,皆不得出境。

尤商贾在境外擅自兴建管制类工坊者,非但涉案之人枭首夷族,涉事国亦将遭汉廷重惩。

非但诸多藩属国,便连安息和巽加两大国,大汉与之签订邦约时亦是明定,若出现类似情形,须准予各驻外使馆的汉军在其境内抓捕孽贼。

阿苏谢明白,匠工理学乃是培养各类工匠乃至匠师的学府,故公府极为看重,择取的学子首重忠君爱国,对外族极端的排斥。

长子苏冀虽是聪慧,然去岁刚迁来汉境,非但难以通过匠工理学的思想审查,且其长相异于寻常汉人,饶是侥幸入学,只怕也遭同窗排挤。

营工商学的风气终归更为开放,更为适合苏冀。

可怜天下父母心,宁可倾尽家财,殚精竭虑,也要为自家孩子谋求最好的出路。

阿苏谢扭头看向自家儿子,见他又垂首捧书,饶是驼背颠簸,却仍专心苦读,不禁老怀大慰,镌刻着风霜的脸上,露出笑意来。

汉廷虽对理工典籍进行出境管制,然对涉及汉学的经史子集却不然。

皇帝陛下曾言:化外蛮夷,不通教化,当以汉学兴起文教,使其知我华夏礼仪之广大,文蕴之渊博,方心向汉室。

皇帝陛下又言:理工技艺,非汉人难以掌控,蛮夷得之,无异稚儿舞刀,稍有不慎,势必伤人伤己,朕不忍睹之,故教蛮夷永世只可读文史,不得习理工之术。

朝堂公卿皆深以为然,齐颂陛下圣明。

太常府更将此番圣谕编列入《汉帝语录》,宗正府亦将之撰入刘氏宗册,可为后世祖训。

廷尉府和大农府则颁布相应的律法和政令,且垂为定制,供后人依循。

大汉臣民亦是赞颂天子仁德,人人敦守笃行。

苏冀此时捧着的,正是从新华书局购买的汉学书册,乃是官办预学通用的文史教材。

虽说现今大汉的适龄孩童皆可入官学就读,然年岁偏大者,终归没赶上官学大兴,朝廷和各地官府皆在鼓励百姓识字识数,多有开设甚么扫盲班,遣教书先生为有闲暇且有意学习的百姓讲课,非但分文不取,且还管饭。

耗赀虽是不菲,然朝廷和官府出得起,也舍得出,加之少府和长秋基金每岁也捐出大量善款,供全民扫盲之举专款专用,全不在意少数只想蹭饭的刁民占了便宜。

仓廪足,而知礼仪。

老百姓吃饱肚子,才有心思读书识字,若是人人丰衣足食,刁民自然愈来愈少,顶多如后世华夏般,冒出少数民犬公知圣母表,无伤大雅。

现今万邦慑服,社稷稳固,百万雄师分镇五湖四海,各郡县府兵为数更众,就盼着山贼水匪冒头,也好剿匪立功。

读书识字就管饭,谁特么还蠢到沦为寇匪?

书籍,乃是文化载体,故新华书局对特定的文教书籍以成本价售卖,蒙学和预学的文史教材,更是售价极低。

百余页的线装书,售价皆在十钱之下,合数斤粟谷,寻常老百姓都买得起。

阿苏谢也是舍得在两个儿子身上花销,从蒙学到预学的教材,足足买了百余本,非止售价低廉的文史教材,便连相对较贵的理工教材也尽数买全了。

小儿子入官学就读后,固然可免费发放教材,然一步先步步先,不妨提早买全,况且大儿子年岁已大,不早些补足缺失,是不成的。

此番苏冀要随驼队往安息行商,带上了不少书籍,以便路上习读,却也笃守律法,没带理工类教材。

一路行,一路学。

行万里路,可读百卷书,待得他日返归,当已有所小成。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
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