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

张承祖送走罗家旺,查清昌邑的实情后,将五哨骑兵全派前往哨探动静,留下五哨护卫队和一哨炮队守护这个小城。自己即飞赶回涂家堡,准备指挥涂家堡迎战逃过来的鞑子和李坛的败兵。

初六这天从午时起,涂家堡首先接收到的是运来的两千多石米麦、两百余口大铁锅。这些货物,全是由胶水西岸各村堡早先转移出去的三千多民壮运送。张承祖奇怪地查问了一下,领队的几个里正、乡长都只说是接到胶水县衙的命令,要他们将对岸的货物送过来,没人能说得清这是为什么。满心纳闷的张承祖只好派人将粮、锅暂且收下。

不久,第二批粮食、铁锅,运抵,一同送来的还有大批农具、碗筷。押运的胶水县知事才将原因告诉了张承祖,这是今天早上谢小姐以林强云的名义传出金牌令,要胶水县组织民壮立即将桥那头的临时货栈内提取五千石粮食,五百口大锅,以及部分锄、镐等建筑需用的工具到此地。至于这些粮米、铁锅、工具用在何处、怎么用,知事也说不明白。

已时,守在昌邑桥一侧桥头堡外的五架铁甲车最先迎到鞑子骑兵,一天一夜只喝了几口马奶,没一粒米粮下肚的鞑子们,还能在刚到达时向这种古里古怪用马拉的四方箱子发起一次冲锋。他们的弓箭倒是十分精准,把铁甲车射得叮当乱响,每辆铁甲车没加铁板护马的挡板上都钉有数十支箭。

学得乖巧了地纳牙阿吉、薛赤兀日和术赤台儿没和战士们一起冲锋。经过昨天一战,他们胆寒心战地放缓速度跟在队伍后面前进。眼看部下接近那些描红画彩的黑色箱子,纳牙阿吉不由激动起来,拍马加快速度向薛赤兀日、术赤台儿叫道:“没有那种会炸响伤人的东西,也就没有南……长……生……天……哪……”

叫声未完,几声并不大的轰响把他的叫声堵回喉咙里。纳牙阿吉叫出不似人声的怪音,一拉马头就朝北狂奔。

守在这里地炮队部将已经被张承祖调去守昌邑城,铁甲车队排成一列横挡在大路上。车里的战士们早得到罗家旺的命令,放鞑子冲近到二十丈内才用霰弹招待,五架铁甲车仅发了一炮,就打掉百多冲锋的鞑子兵。

这种突如其来。一打就倒下一大片的犀利武器,把已经是惊弓之鸟的蒙古人惊呆了。后方远处纳牙阿吉地尖叫声惊醒了他们,心胆俱裂的蒙古勇士们此刻完全丧失了他们的最后一点勇气,像是受惊的兔子般,怪叫着调转马头便逃,片刻间就远出子母炮霰弹的射程。铁甲车里的炮手们骂成一片,手忙脚乱地紧赶着换下霰弹。再装好子炮时,鞑子兵已经落荒逃出两里之外去了。

鞑子兵离开不到半个时辰。二十架铁甲车也由潍水边的大路到达昌邑桥,也带来了林强云地最新命令:收缴贼兵的兵器。将他们集中到涂家堡与昌邑桥大路以北,候令进行整编。

两个桥头同在未时发现如潮水般涌来地贼兵,这些贼兵都由护卫队骑兵引领,到达后顺序把所带的兵器堆放到一处,然后依令自行走到大路以北指定地河边地点,坐下地眼巴巴地等待胜利者们快点受完他们的投降,早些给点吃食或米粮。

此时,张承祖忽然明白了谢三菊派人送来米粮、铁锅和碗筷的用意了。他即时派护卫队去将俘虏按每一百二十五人编成一哨,划定一块地作为一哨俘虏的活动范围。每哨俘虏各发给一口锅、一斗粮、数十副碗筷,让俘虏们各自先行煮食。

林强云是天亮后顺着椎水边的大路向下游缓缓前进。他们于申时到达昌邑桥头堡。听罗家旺报告了情况后,立即下令:水战队的海鹘战船立即全力封锁潍水、胶水下游和海面,不使一个鞑子从水上脱逃漏网;明天开始,集中在此地的所有护卫队步军、骑兵,除留必要的看守俘虏外,其他人马全部向路北这块夹于胶、椎二水间,长三十里、宽二十里左右的地面进发,务必全歼剩余的鞑子、贼兵。并传信胶西,要求三州安抚使衙门把两河间地地面划出一片万顷(每顷=100市亩)左右的地区,作为护卫队的屯垦兵营及整编、关押俘虏的用地,并调集足够的工匠、物资用于此地的建设。

张承祖由涂家堡一路巡查到这里,见了林强云高兴得扑上前对着他的胸部就想擂上一拳,猛然间想起现在林强云和自己是官长与属下的关系,硬是收住举起的拳头,正色地向林强云行礼:“护卫队根据地守备统制张承祖,见过局主。”

林强云见张承祖冲过来便要打,慌得他闪身要躲,张承祖却又一本正经地来上这么一套,不由得强忍笑意也举手还了个独特的军礼,然后招呼道:“张大哥,快来坐下说话。告诉我那些贼兵俘虏处理的怎么样,没出什么乱子吧?”

张承祖把情况一说,林强云奇道:“哦,别的也还罢了,为何只给每哨俘虏一斗粮食,每人只能分不到一合呐,不怕饿坏他们吗?”

张承祖笑道:“呵呵,别小看了这一点米麦,煮好后每人能分到一大碗粥呢,即使按一哨人每天配给二斗粮,一天也要五十多石呐。再说了,做了我们的俘虏,还能有一日两餐饭食,算是极享福的了,再差每餐也可吃个半饱,几天时间饿不坏人的。我是想,这时的俘虏太多了,粗算了一下,光是路北这里已经分好队的,就有二百五十四哨,几近三万二千贼兵呐。若是他们作起反来〇我们负责看守的一军一千三百多护卫队,只怕是连皮带骨都会被他们给吃个精光。为防万一计,故而决不能让他们吃饱,能给一点粮米吊住命不会饿死就行,让这些俘虏想作反也没几分力气。待到我们腾出手来查核考校过良歹、另行组编之后,再增加点粮食给较好地让他们吃个半饱。此后。只有愿意投入我们根据地、并已经整编到护卫队里参加训练的人,方能吃饱肚子。再接下去就不关我的事了,至于以后要将这些俘虏怎么办,如何处置,那是你这大头领……哎哟,说错了。是大局主,去伤脑筋的事情了。哦,属下还有一事不明,请局为我解说一下如何?”

щщщ_ⓣⓣⓚⓐⓝ_c o

林强云笑道:“不用问,我也自会将事情告诉你。我准备将这条大路南北的这数千顷地面,用于建一个特大的训练、屯垦兵营。按你所说地办法,把这次进犯我们根据地的数万人。选出其中青壮而又愿意留下的,充实到我们护卫队中。扩大我们的军队。经过核实没什么大恶的老弱,则要他们在此服足三个月劳役后。按规矩发给工钱放他们回去。或有不愿回去的,也可留在根据地内按新迁入地人户佃给田地等,使其在根据地内定居谋生。其他的么,依我们的律法判处就是。”

林强云沾了些茶水在桌上画了几下说:“这段时间,你除了负责看守这些俘虏外,还必须押着他们配合派来的工匠,在距这条路左右十五里处各修筑一个小城,用于我们护卫队练兵屯垦,三菊下令送来的那些工具就是做这些事用的。”

第二天东方刚刚泛白,林强云带着十架铁甲车和临时调来的一军骑兵、一军火铳、钢弩兵。与亲卫一起过河,出昌邑向七十里外地谁州急进。

之所以要留下二十架铁甲车,是要用这种最具威力的战车,严密监视这里地数万俘虏,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这是林强云第一次到李蜂头地占领区,出了昌邑城到白狼水五十多近六十里路走下来,他才明白,此时在这片平原上的人们,在李蜂头统治下生活有多么苦,深切体会到“水深火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一路上游目四顾,入眼留存不多几个的远近村庄、堡寨无不残破不堪,这五十多里走下来所见的人不过百,都是些走都走不动,呆坐在路边、破屋撤下等死的老弱。偶见一个稍好些的村子,也仅有三数十只小猫小狗般瘦骨如柴的乡民。所有人对他们这些衣着鲜亮的军队,除了淡淡的一点惊恐,眼里有的只是冷漠和深深藏在心底里地仇恨。

目力能及没有见到一块耕作过的田地,即使远远看到有疑似农田的地块,行近了时才会发现也是荒芜了好几年的,仅是杂草比别处稍矮,让人有种农田的错觉罢了。

到达白狼水(今山东白浪河)边时,亲卫已经被林强云派回去四什,第一什人去向张承祖传令,要他立即送一批粮食先将昌邑的乡民救活。其他三什则都是向安抚使衙门请求运送粮食物资,派出精干吏员,解决占领区细民百姓今年耕种、过冬诸般事宜的。

白狼水河面不算宽,只有四十余丈,河上建的可通车马大桥与昌邑桥结构相同,但却稍大了些,宽约二丈上下。

过桥不到三里,就是椎州治所北海县城。桥对岸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用千里眼依稀能看到,除城楼的几面牙旗在风中或扬或止地飘动,没见北海城墙上有任何动静,看来李坛连守城的兵卒也没在椎州这里放上几个。

林强云盯着大桥部分朽烂的桥板久久不敢发令,他真的很担心这座年久失修的桥,是否能让骑兵和铁甲车安全通过。

“铁甲车一辆过去后再过一辆。”一军骑兵分批过去后,觉得不管怎么都应该试试,没有铁甲车,仅两千多人的骑、步军,即使占领了雅州也难保被反扑过来的李坛夺回去。林强云下了决心,既然已经来到这里,看来又没几个守军,那就不必与李坛温良恭俭让的客气了,再笑纳收下这个州就是。他举着千里眼大声叫道:“盘国柱。立即再派一人回去高密传令,调王宝将军及其所部地高密守军和全部三哨半子母炮队赶到此地,暂为守备并听候调用。”

雒州开城请降归顺,林强云好言安抚了当地城守,马上快马赶到昌乐。夜色中喊了一通话,骑兵随带的十架小炮射出一轮。城内还在犹豫的人们就战战兢兢地开城投降了。

探问清李坛军只在洱水(今弥河)西岸的临胸、柜米寨、寿光一线布防,已经把洱水以东的一大片全弃之不顾。林强云大喜之下,立即命令五哨骑兵分为五路游骑,打起火把连夜到洱水沿岸巡游。借此向李坛宣告,洱水以东已经是双木商行的地盘,若是还敢再来侵犯。又将付出丢城失地地代价。

三菊回到胶西后,身边除了两个比她小的宫女服侍外,再不像上次有应君葱在一起时有说有笑的快乐了。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宫女,在赵宋大内有过一两年的生活经验,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宫妓奴婢的地位上。已经被太后赐给林强云,出宫半年多了,还是显得沉默寡言不芶言笑。丝毫不敢对她这位有份成为主子地人有半分逾越之举,生恐一不小心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任凭三菊和林强云等人怎么劝说。她们就是唯唯喏喏,照样小心翼翼地恭敬有加。三菊一气之下。把她们支使去孩儿兵的军营里,向那里的女孩儿兵们教授识字算术、弹唱歌舞诸般能胜任的杂事。

大哥回到胶西后马上准备打仗,还要去高密亲临战场与鞑子兵拼杀。听大哥说起过,鞑子兵长得人高马大,他们的骑兵来去如风,射箭的技术天下第一,以前曾经纵横欧亚无敌手。“欧亚“是什么地方,三菊不知道,她也不想知道,故而也没向大哥细问。她却牢牢记住了大哥所说的。根据地内已经造好地三十架铁甲车,刀砍剑劈分毫不坏,强弓利箭碰上就折,是鞑子骑兵的克星。

既然这仗有必胜地把握,那就要为打了胜仗后的事情做好准备了。三菊要为大哥分忧解难,无论如何都要为大哥出份心力。到了胶西地第五天,大哥去查探打仗的地形,三菊就缠着张国明大人和义父沈念宗,让他们答应自己去安抚使衙门帮忙。

心思缜密的三菊,在动手帮忙吏员们办事的同时,不断向这些年纪大小不一的老少吏员探问。别人也认为这年轻的女孩子出于好奇,也是尊敬她是沈念宗的义女,林强云的义妹身份,也尽心尽力、不厌其烦地为她讲解。在林强云去雒水河边察看地形回来时,她已经清楚了现时衙门里的一套办事程序。

这半个多月,三菊细心观察下,发现衙门内的吏员虽说办事极为努力,也有一些安排不妥之处,个别差事因为张国明、沈念宗两人实在太忙,重复派去人办理,就显得有人浮于事;还有,各吏员事权不专,每每要由两位安抚使决定后方能实行办理,也是张国明和沈念宗忙得喘不过气来地原因之一。因此,她一看到大哥就大诉其没玩伴、没事做的苦楚,可怜巴巴地要林强云一起去求得张国明和沈念宗的同意,由她负责此次战争一应物资、人力的调配,以及战后所有事务的办理。再又软磨硬泡的向大哥讨来两块小金牌后,立即就请张国明拔给她相应的人手,开始组织落实她的计划。

人力,此刻八月,成熟的稻麦已经大致收完,秋种刚刚开始,不可能在胶西一地抽调太多民壮,只能分由各州县从田地抽调部分,以不影响秋种为度;

粮食,不但有从南方运来的大量库存,本地收取的赋税、田租也有不少,相信可以度支过这一场战争而有余;

其他物资,了解到战场所在地之后,又特意请沈念宗带她到大堂看了沙盘。弄清楚沙盘上的地势和实地并无多大不同,便在各州县的民壮到达后,于胶水的涂家桥、高密桥东岸设立了两个大型的中转栈房,提早将所需的粮食、各类她能想得到的物资,先一步运到中转栈房存放,以免到需要用的时候措手不及。

起初几天,张国明还不放心三菊一个女孩子做这样大的事情,沈念宗对他讲了好几次在汀州双木商行撤出时的故事,也没能让张国明放下心。可连着到三菊的公事房守了十来天后,张国明不得不对沈念宗竖起大拇指,感叹地说道:“沈大人呐,我们不服老是不行的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她所做的事是我们两个老家伙万万及不上的。不说别的,早早在涂家桥和高密桥设立中转栈房,我就怎么也想不到,只会拼命想办法将现有的货物全堆放到胶西仓库内,要用时再派人将所需要的货物运送到地头。召募来的民壮只好让他们留在此地白吃白喝地坐等。既花费大把工钱,又没把事情办好,时间上还大有可能赶不及战场上所需所用口想起来真是觉得惭愧呀,惭愧!”

十一章第十五章第十二章第23章 二二十章 二第六章第7章 上二十二章 一十五章 三十二章 一第四章二十章 二第十五章十四章十七章 一二十五章 二十七章 二第二章二十六章十四章二十六章十五章十七章 一十三章十九章 一十五章 一第五章第7章 上第7章 三十三章 一第二十三章第1章 三二十二章第2章 一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第二十四章二十二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三章第6章 三第十五章第25章 上二十一章二十一章第十八章十二章 一第一章二十四章第5章 二第三章二十六章 三第7章 下二十三章第7章 三第4章 下第9章 一第5章 下第十九章第四章第三章二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五章第十一章二十五章二十五章第6章 一二十章 三第二十三章第5章 二第4章 上第三章第二十一章十四章 一十三章 二十九章第5章 上二十二章 二第6章 上第一章第八章第25章 上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8章 二第九章第七章十四章二十一章第七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二十四章第七章第7章 上二十四章 一第十九章十二章 一十一章
十一章第十五章第十二章第23章 二二十章 二第六章第7章 上二十二章 一十五章 三十二章 一第四章二十章 二第十五章十四章十七章 一二十五章 二十七章 二第二章二十六章十四章二十六章十五章十七章 一十三章十九章 一十五章 一第五章第7章 上第7章 三十三章 一第二十三章第1章 三二十二章第2章 一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第二十四章二十二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三章第6章 三第十五章第25章 上二十一章二十一章第十八章十二章 一第一章二十四章第5章 二第三章二十六章 三第7章 下二十三章第7章 三第4章 下第9章 一第5章 下第十九章第四章第三章二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五章第十一章二十五章二十五章第6章 一二十章 三第二十三章第5章 二第4章 上第三章第二十一章十四章 一十三章 二十九章第5章 上二十二章 二第6章 上第一章第八章第25章 上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8章 二第九章第七章十四章二十一章第七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二十四章第七章第7章 上二十四章 一第十九章十二章 一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