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三一十五,六三一十八,七三二十一,八三二十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芶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带着稚气但朗朗入耳的读书声,从各个学堂中传出,让人听得心神动荡。几位上了几岁年纪的人在没事的时候,总要聚集到村中那间由祠堂借出两间屋的学堂外,一边听着这样的悦耳声音,一边凑近到一起交头接耳地互相谈论。

今天是三月十四日,高密县西郊古坊村几个家有孩子在学堂上学的人,又到祠堂里来听他们的子弟读书。坐了一会,有人开口说话了。

“古四,你也曾跟人学过几个月怠,给我们讲讲这些孩子读的书是什么。”

“咳,古四懂得什么,他过去可从来没读过这种新书。哪里会懂讲的是什么意思呐。告诉你吧,我听里面教习的夫子说,现在学堂里开蒙的叫‘三宇经’,是一个姓王的大儒,人称‘深宁居士’的人写的,共有一千零二十四字,也有人称它为‘蒙千’。所以么,现时官府发下来的蒙学书就是‘二千一算’了。”

“耶,大狗子,什么叫‘二千一算’呀,是二千钱么,那叫小孩儿们如何读……”

“看你老小子笨头笨脑的,连‘二千一算’也不懂,告诉你,‘一算’是这边那些孩子们在念的‘九二一十八,九三二十七,九四三十六’等等乘法表之类的东西,叫做《算学》。‘二千’么,就是现时右边那屋里面孩子们读的这个‘人之初’,叫做《三字经》和另外一本叫做《千子文》的书……”

“笃!你这厮不学无术。什么‘千子文’,那书名叫《千字文》,是一千个字写成的文章。”

“好好好。是我错了,让你占些便宜,就算叫《千字文》好了。大家知道么,官府发下来地这两种书和那本蒙学《算学》书一样,都是不收钱的,白送给我们的孩儿们用……”

“这可好,‘村学’先生地未脩免了。上学的孩子又有一餐饭食吃,学成能考得进官学去的孩子。不但有吃有住,还发衣衫‘四宝’。官学出来后,学得好的去官府里当差不用回家作田,有轻松的事做可以吃皇粮。就是当不成官府的差。也能到各家作坊、商铺里去做事,每年赚的钱尽够一家大小吃用地。这样的官府真个是古来难寻地好官府呀,就不知这样的好日子能过得了多久。”

众人一时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各自低下头想着自己的心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这时门外有人边念前车之鉴走入祠堂门,看到在前院蹲着的几个人,不由得停住晃动地头,叫道:“哈,你们倒是早早就来了,我正想和大家商量。是否约几家合伙,也去城里找官府赊具那种叫做‘耩子’的物事来种麦呢。”

“哦,你去城里三天,快给我们讲讲是怎么会子事,这‘耩子’又是什么物事。”

“嘘……大家别那么大声,我们的孩子们要读书呢,别把他们吵坏了。走,我们到祠堂外面去说吧。”

…………

现时胶西的印刷作坊……不,应该说是印刷厂,已经搬到高密县东南十五里外的胶水边了。这个印刷厂沿胶水边一长溜建了数百间厂房,厂内又分成四个自成一体地小厂,各有自己的印刷任务。

最大一个印刷厂有五十多架印刷机,共用了二十多架大水车通过牛皮的传动带驱动,主要是印制佛经、《三字经》、《千字文》、《算学》、《增广贤文》等民间所用的书籍。这个厂原本只有三百多工人,但这时已经募到了一千五百多。按管事的人说,接下来可能还要多招工人,估计要达到二千人上下才敷应用。

进入十月中旬以来,这个印刷厂的所有人就忙得天昏地暗的,还是没法将客人所需的各种书籍印足交货。急得大管事天天跑到厂外没人处骂娘,回到厂内又求爷爷告奶奶地向各位师傅、各位工人们打躬作揖,许下多少好处。但厂里的师傅和各位工人并不是不努力,他们也是拼命地赶工,无奈客人需要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没法印出来呐。

这个印刷厂印得最多、卖得最好的书并不是上面所说的那些,而是由“无忧书院”里几位会绘画的文士弄出来的一种被东主称为“连环画”的图书。这种每一页都有一幅图画,侧边又有几行字说明图中故事,只有普通书一半大小的“连环画”书本,一印制出来就让所有的大人小孩喜欢。一万本一百多页《李陵碑杨令公死节》的“连环画”送到胶西的书铺内,先是根据地内的人争相购买,后来到此地般贩的商人见了,也数十本、数百本的购去,不到十天功夫就被人抢购一空。

普通的书籍,除了作为官府出钱付印的蒙学用书,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算学》是一万本一次,连着印刷四五次外,其他的书每次印刷最多也就是三五千本,送到书铺去怎么也得一年半载的才能卖掉,没想到这种“连环画”会这么好卖。本身印书就是个赚钱的买卖,按每本书印三千本的本钱,再比大宋境内别的作坊稍便宜半成的价钱来算,每本百页左右的书可赚到三十文钱的净利。

这一万本“连环画”,是因为林东主觉得去年请来的那些雕版师傅有一部分没事做,去无忧书院让人画出了一百多张图画,叫这些师傅用木头刻成版,再配些故事的文字后印的。而且东主还交代说,一定要印一万本出来,价钱也只能算到每本赚十文净利。利钱用一半度支给画了这些图之人的工钱。大管事当时也是抱着姑且试试的心态交代人印出去,谁都想不到这等有图有字地书会卖得这般火爆。

这种情况让大管事高兴得合不拢嘴,立马再将原来雕成的木版、铅字又再排好。把五十多架印刷机全部用上,赶印了一万本让工人们装订好,差人送到书铺内去。

大管事想不高兴都做不到呐,原本认为没钱赚的物事,多印一万本能卖掉地话,就有一百缗钱的净利了。虽然没有像别的书般赚得多,但似这样只几天的时间就能将本利都收回来的生意。可比别的生意合算多了,光是以钱赚钱来说。这是多出好几倍的利钱呐。

没成想不到数日地时间,第二个一万本“连环画”又卖光了。而且,这次没等大管事派人去看,书铺的管事自己就巴巴地跑来。说是有几家书商在胶西等着要三万本,再留些在书铺内零卖给小书商和本地客人,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印五万本,印好后立刻送到书铺里去。

五万本书,全部印刷机一天可以印完。装订成书用五天,总共七天可得五百缗利钱——折成会子是三千零三十多贯。若是多请些装订的工人,只须四五天的时间就能赚到,这样算地话一个月会有近二万贯的净利,一年下来光是印这种“连环画”就能赚到二十三四万贯银钱净利。

“我的天,只须印这种‘连环画’我就能分得二千多贯的红利,这比做什么生意还好!”这位大管事想到这里,恨不得自己多长出几双手。去帮那些工人做事。他也是精细的人,高兴之余也想到了这样受欢迎地书,被客商们带回去后必定是会马上卖掉的,回头时肯定还会再来买的,便让人将这一百多个木版加铅字的印版保管起来,留等以后再用。他还打定主意,还在雕版的另外两本杨家将故事中的《瓜州营七郎遭射》、《杨郡马镇守三关》,一开印就要印出十万本来,好好的赚上一笔再说。

程禾生现在已经是印刷厂里铸字厂的管事了,他管地地方连仓库在一起只有三十多间房屋,嫌小了些儿。虽说与其他三个印刷厂比,无论是人数也好,地方也好都小得太多,根本没法相比,但他的手下不多不少也管着一百多个人。其中有专管修刻薄铜板的、制作大小方形钢模的、浇铸铅字的、修刻铅字的。

程禾生自己这些时日也和师弟崔大财一起,亲自动手刻制修磨了三十块纯铜的印版。

这些印版可不比那些什么人都能动手的物事,不但难刻得紧,除了自己师兄弟俩外还不能假手他人。是什么物事这么要紧?不知道了吧,这是师祖所开“金行”要印楮币用的纸钞印版呐。为什么要这么多?咳,这有什么好问的,每张纸钞须得三块印版,十种面值的纸钞不就要用三十块版了么。还问为什么,这都不明白么,是防止坏人们做假呀。这些印版中既有用于沾水印出看不见的印模的水印版,又有同一种纸钞中用于不一样颜色的版子。你说,一张纸钞就须得三个印版印上三四次,谁能有这样的本事做出假的楮币来呀?

好好好,就算有人能做得出,他们也没法弄清楚这里面还有其他的诀窍。这些诀窍不仅是印出来的花纹多得让人头昏眼花,精细得要用师祖拿来的“放大镜”才看得清楚,即便这些字——比如这种弯弯曲曲的“1、2、3、4……”和“Ⅰ、Ⅱ、Ⅲ、Ⅳ……”——不是随便的人能认得出来。更不用说现时印制纸钞所用,是由油墨作坊内专门按师祖传授的,没人学得去的秘法,数十个孩儿兵各司其职做出,护卫队专派人送到此地的彩墨了。另外,将楮纸先印出照光时才能看到的水印,然后再用铜版印上彩墨制成纸币,只怕是除了师祖外没人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了。

如何能印出照光时才能看到的水印?我怎么知道,这是纸钞厂的人才懂的事……哦,不对,纸钞厂的人也仅有一两个人才懂。听说将楮纸放入师祖加了道法地水内浸湿,放入印刷机中印一下就成。具体怎么样做法,那是绝对没有人会知道的。知道了也没用,师祖加的道法,随便地人如何能懂得。

………

在胶西安抚使衙门后头的一个大院子里。有三百名护卫队的人分成五个班,各自在五个大房间改成的课堂内静静地听先生讲课。

每个课堂内的先生听来年纪都不大,他们的声音显得极为稚嫩:“大家别小看了仅只这么五十六个字,配起来的话能拼出算也算不清多少地字出来。打个比方,就拿我们所念的‘玻坡摸佛’这二十一个叫做‘声母’地字来说吧,配上那三十五个叫‘韵母’的字中任何一个,就能读出其他的字来。大家注意听、注意看。‘玻’应该写成这样。”

一个课堂内的先生在挂于墙上地黑板上写了个“ㄅ”字,然后再其后面接着写出一个“ㄚ”字。嘴里说道:“‘玻’加上‘啊’,就可以读成‘八’了,读八是第一声,叫做‘阴平’。以前我也给你们讲过了。其他的‘阳平’,‘上声’、‘去声’就可以读成‘拔’、‘把’,‘罢’四个字,连同声字一起,那就有数十个字在内了。光是以一个声母配上一个韵母可以读出的字就有七百三十五个音,数千个字。再加上另外还有其他的拼读方法。把这五十六个字母用在一起读出数万个字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想想看,这是多么有用的一门学问呐。”

底下有个护卫队员提出了疑问:“请问小先生,我们已经会认会写字了,再去学这种字母有什么用呢,不是白白地浪费我们地时间么?”

小先生:“这个当然是有大用了,局主大哥教过我们,也和我们说过了的,背熟、学会这些拼音字母。能按组合的宇母正确地读出来是第一步。学会了这些拼音后,就要学会用两面红蓝双色小旗的使用。”

小先生从桌下取出两面旗子,一下跳到桌上摆出一个旗语的姿势,停了一下后又摆出另一个姿势,再停一下换了个姿势,嘴里配合动作大声说:“看好了,这是‘玻’的样子,这个呢就是‘啊’,这是‘阴平’发声。你们看到字母记下来,看到发声的姿势后就是一个字完成,这三个动作的意思就是一个‘八’字。大家想一想,这种方法对我们地护卫队训练、打仗的时候会有什么用呢?”

堂下的学生静了好一会没人出声,许久后,有一个人突然叫道:“我明白了,如果距离远,听不到声音但又还没有远到看不清人的时候,这种方法就有大用了。可以将远处的消息用这种拼音的方法传到另一个地方,不用派人骑马或是跑出很远的路传递消息……”

“哇,我也明白了,原来这种方法是有大用耶……”

“对呀,传递命令,通报消息只要想说的话都可以用这种法子讲给别人听了。”

“不对,应该是做给别人看……”

“哎呀,真好,一里外你要说什么我都能看得出来……”

“去,一里算个什么,拿上一具局主做的千里眼,两三里外看到你打出的话也算不了什么难事。”

“哎,你倒是讲说一下,白天用这样的方法是极好的了,若是晚上看不到物事的时候怎么办,我们不就没戏唱了么?”

“这我就不知道了,须得问小先生才能明白呐。”

在一片嘈杂声中,小先生笑着点头跳下桌子,把小旗放入桌下,费了好大的劲才让五十来个护卫队的人安静下来,他对这些大学生严肃地说道:“这种方法不光陆地上用,在海上我们的水战队也是一样的用法。这样的话,白天用旗语来对很远的地方或是战船讲话、传消息。刚才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看不到人的夜间怎么办?其实,这不是什么难事,在夜里也可以用灯光的组合,用这种方法将要说的话不必出声就传出给懂得讯号的自己人。具体要如何做,以后我会给大家讲的,现在还是按我们的进程一步一步地学下去吧。以上所讲的这些,这就是局主大哥要持这种方法教给我们的道理所在。大家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我们一定尽快将这种好办法学会,将来可以在护卫队、水战队上使用。”

护卫队地这些队员。心里也不知是怎么想,只见他们对小先生都是一副心服口服的神态,再没有初来时的嘻皮笑脸,满不在乎的样子了。

这些小先生都是孩儿兵中的人,全是林强云在根据地的时候,将自己所会的注音字母教给他们地,并将自己的想法交由他们去弄出一套旗语和灯光讯号。作为今后传递各种信息地手段。

其实,这种注音字母的使用。早就在四海的特务营中实行了。他们传递的各种公开、秘密地信件,全都是由注音符号写成,到达目的地后才另外翻译写成文字交给林强云他们。在林强云和特务营的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经过一年的大力整合。山东根据地地军、民各事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张国明和沈念宗这两位名义上的朝庭安抚使,实际上的根据地政治主官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

最得民心的德政,那就是整个山东根据地将全部土地都收为官府,然后再以租赁的形式佃给农民。赋税、田租和借出的银钱本息捆绑在一起收取,而且这几项总算起来也不过只占田地里收获的三成至四成。这个德政使根据地几近八成的细民得益,而且在当年就见了效。到第二茬粮食收获后,所有地细民百姓除交缴赋税、田租、借款的本息后都有数量不等的存粮。按各家自己计算的结果,除了一家大小一年所食外,最少也会有三五石的余粮可用于出粜,今后一年的油、盐钱是绝对不愁了。若是稍省着些的话,还可以挤出几文钱买些肉食。一家大小开开荤,再给家里的女人、孩子扯上几尺布做件新衣。令人高兴的是,夏秋两季收获季节,市面上的粮价还是和平时一样没有什么下跌,官府的收购价也保持在八百文一石谷,七百文一石麦的水平不变。

以往每丁每年要出五十天的无偿劳役,现在也变了,改成去服役者按出力的多少每日度支工钱三十至五十文不等,并由官府提供吃食和宿处。当然罗,去做募役的人铺盖还是要自己带的,不然的话,官府哪有那么多的铺盖让你使用啊。

刚开始时,人们也还有些担心,虽然租佃的田地在白纸上写了字,并有官府红红的大印盖着。但有人将那文书拿去请识字的夫子讲解,说是这份契约上什么都是好的,只有一样不太妥当,那就是没把田地的租期写实,怕种不了多少年就被官府收回。

不过,官府在听了有人说起这事的时候,立即就在夏收时发了榜文,让所有佃了田的农户将租约拿去官府内,补上租期为五十年的条款,让提心吊胆的老实民户们无不喜笑颜开的全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年多来,张国明和沈念宗两人既分工又合作,将根据地里的一应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根据地的人口,包括李蜂头让郑衍德送来的那十多万人,还有从福建路、周边各州县、远至大宋、金国等地自己迁入这里的人,蒙古鞑子带来丢下的驱口,以及原住于本地各乡村的农户,按各地佃田的登记来算,估计大约达到一百六十余万。现在张国明和沈念宗正准备按林强云的要求,进行一次户籍登记,清点出一个准确的人口数量。他们都想到,可能又有什么关乎根据地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做了。

农为立国之本,这是任何一个当家主政之人所绝不能丢的大事。

到了京东东路后,通过以强大的武力为主,充足的银钱为辅,整个双木商行所属的三州,包括后来收取到的潍州、密州、莒州共六个州地面,将所有的山林土地全部收归官府。再按丁口分租,赊借出口粮、农具、牛、种子,发佃给这里的所有愿意务农的民户,进行得一帆风顺。从已经收获的两季稻麦来看,虽然一亩的单季产量大多在二百斤上下。但因为每个人耕种地面积都较大,这里所产的粮食不但自给自足可以保证,就是再有一二十万人移民到此地也还绰绰有余。现时。包括从南方大宋境内运来、陈君华从越李朝发回的稻谷一起,整个根据地已经有三年地粮食库存了。

仅这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农家用于下田的耕牛骡驴不算,肉牛、猪、羊等大牲畜,连同蒙古鞑子丢下的那些牛羊一起算上,也足有数十万头。加上附近海上已经被水战队清剿过几次,渔民下海捕鱼的也多了。这就基本解决了根据地过去肉食的问题。

至于用在搬运的马骡驴等,没人知道有多少。仅从通向各县大马路上来往不绝地流动量来看,怕也不是一个怎么小的数目罢。

说起大马路,也真是苦了那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地鞑子了。去年那一战被俘的一千七百多人中,有九百余是受了轻伤治好后押到一起的。除掉一百余五十人长以上的被送去几个坑冶外。这些鞑子全都成了只吃死饭不用花钱地苦役。这些人和李璮的四千多贼兵混编在一起,分成五十哨,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一万余高丽来的民夫和本地募役,修筑通往各县的大马路。

经过一年地苦工做下来,他们和几千贼兵一样。对这样的生活都已经习惯了。干的活虽然很累,但能吃得大半肚子的饭食,穿得不暖却也没人因天冷而冻死,生病了还有郎中为他们治,若是没有缺少女人放泄欲火、缺少肉食、没有奶茶不太习惯的话,这样的劳役生活倒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去年十一月间,虽然有数十个人不满而暴动逃离此地,后来也被捉回送去坑冶挖矿冶炼后。就再没有什么人想到要反抗了。

进入十一月,山东根据地的情势有点紧张了,据消息灵通地人说,这些天从安抚使衙门传出的一星半点话语中,得知蒙古鞑子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对这六州地面进行一次剿杀。

这话有人相信,因为这十一月开始,从北方南下的商贩越来越少见到,只有上月从中都来的一个商贩,带着三十多随从还在胶西赖着不走,似是想做什么大生意。而且,身穿白袍蓝背子的护卫队到城内来的少了很多,就是每天会到城内采买物事的军需官,所买的油盐酱醋等也只是一点点,似乎没剩下了几个人,好像他们已经离开这里走了一般。

十月得知王晋、贾从在真定征收课税,张瑜、王锐在东平征收课税,严实的地盘恰恰又位于真定和东平之间的大名府这一带位置,这两路人都在向严实索要定出的课税钱。据严实报过来的数字说,由粮食、蚕丝和布帛等折合为银子的话,二府六州应交给蒙古人的总数约在十三万两白银之间。此外,因为蒙古人准备灭金的军事行动,还向严实那里征集五万民夫,并下了严令,民夫召集和课税的征收都要在明年夏五月前全部完结,交给鞑子的东路军与征收使。

十三万两白银倒是没什么,麻烦的是五万民夫。严实的地盘上总共才十多万户,丁口不足六十万人,一下子被括走五万壮丁,那可真像是塌了天一般的大事呀。

对比起后来接到的消息来说,这还不算是太过严重事情,张国明和沈念宗得到查实的密报说,已经到达济南府的一批蒙古鞑子约有两万五千余人,战马近十万匹,是由斡陈那颜为元帅的鞑子灭金东路军。斡陈那颜率领鞑子大军由济南府南下,扬言要过淮水假道大宋的淮南东路,渡过大江后由南向北进攻金国。蒙古鞑子们一到济南府,他们的元帅斡陈那颜就下令向各地州府征召汉军、女真军、契丹军和各族民壮,另组一军由北向南一路往攻徐州、归德二府。

细作报回来的消息说,李天翼手下有个叫涂振的谋士,对李天翼献策,要他立即向蒙古大汗窝阔台急报,请求由斡陈那颜率领进攻金国的东路军,并其所征召到的其他军队一起,先向山东根据地清剿,要“先固根本。再灭金国”。

幸亏两人在与高丽的李顺诚起了摩擦后,将那些民夫扣下不放他们回去,把往北面去的大马路都全部修好了。能很快地把铁甲车和护卫队调到洱水边境一带。

…………

时间到了绍定四年正月初三下午未时,山东根据地胶西安抚使衙门里,张国明和沈念宗两人匆匆由公事房赶到议事房,来见刚由临安回到此地的陈老拐。

三人都坐定后,陈老拐把这次带去地包裹解开,取出林强云的信件交与两位主官,一边述说林强云不便写于纸上。由他口传的要事:“局主对其他地问题都在信中有讲,只吩咐属下转告。我们印制的楮币不能只印单面,必须和这张一样双面都印上不同的花色。局主说,这样的印法虽然本钱大了不少,但别人要假冒也就极为不易。不但他们所用的油墨没法制出,连印制也须得我们专用的机器方能省工、省料、省时。”

张国明“嗬”的一声惊呼,叫出她声音令人感到他是受到什么惊吓:“天呐,这是如何印出来地,这又是什么纸啊!?”

沈念宗把头探过去。盯着那张不到五寸长宽有两寸余,印得花花绿绿纸上,嘴里把认得的字念了出来:“中国人民银行,叁圆……唔,花纹可真精致,只是色调稍嫌单一了些,没有我们印出来地这么好看……咦,这是何处的桥啊。底下和背面的这些字又是什么……”

张国明把这张纸钞交给沈念宗后,从包裹里取出一张新印一贯的楮币抖动了一下,沉思了一会说:“楮纸与公子拿来做样地纸钞差了很多,但却稍厚了些许,按说可以印出双面的图案,就不知我们的作坊是否印得出来,印好了后会否将墨透过另一面。”

沈念宗:“此事不用我们操心,尽管交与作坊去试一试。老拐兄弟,楮币的事强云还说了些什么?”

“局主吩咐了,我们的纸钞以朝庭乾道五年(1169年)地发行量为准,先印出一千万贯于根据地内流通,并可以让一些胆大的人试着将纸钞带到大宋境内我们的金行内兑换,逐渐让我们的纸钞成为能在各地流通的代币使用或成为钱引。若是不行的话,局主回来后也可让吴炎做出些钢模来,我们自己铸些金银质地的钱币,就可以解决目前铜钱奇缺的问题了。”

沈念宗:“对啊,强云这方法好。按现时根据地所存储地铜钱来算,我们大约也就只能印出一千万贯的纸钞,仅够根据地使用,若是另外铸出金银钱来的话,那立时就可多出数千万贯,一旦到此地般贩的人们习以为常后,铜钱紧缺的问题就解决了。张大人,你看如何?”

张国明:“依本官之见,楮币印出后在根据地使用没什么问题,但还是需要一步步的慢慢来。不若这样,我们先将楮币用于属下的官吏、护卫队、及要官府度支的饷钱上。百姓和商贾所用的使费么,还是以纸钞和铜钱一同流通,让大家慢慢习惯以后再看情况,如此方不至于生出大乱。”

“好,明天就让作坊的人先将这楮币两面印制的事办好,一旦印成了楮币后,就以纸钞度支饷钱。”沈念宗是管钱的主官,以前又在买卖的过程中对如此沉重的铜钱深感不便,对商贾使用纸币是极有信心的。他深知只要币值稳定,能在大宋境地内各个金行随意兑换成人们所需的铜钱、金银,这种纸币一定能在各地很快流通起来。

陈老拐看两位安抚使没其他的话说了,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下一大口,小声道:“还有,局主极为郑重的交代,正月——也就是这个月,将会有一批临安迁至我们这里的人户到达,他们以涂家为主,这些人大部分过去都当过缉捕都头、捕快,有些则是其他各业的好手。局主说,由先回来这里查案的一哨亲卫为主要的武力,以涂家兄弟带来的人为骨干,组建一个‘暗察院’。‘暗察院’必须在我们根据地的每县设一个小分院,按人丁的多少安排人手,重要的城市则设大分院。局主要属下转告,‘暗察院’与特务营、细作营不同,其职责为查察整个双木商行所属地面上危害大众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的一切重、特、大案件,有权取得安抚使衙门的令扎后,缉捕格杀各色巨奸大檗。务请两位大人用最好的兵器予以装备,派最精干的人员给他们办事,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事办成。局主说了,现在可以将‘无忧书院’的那些无业士子们安置到‘暗察院’,让他们把所有必须记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各州县官府已判定有罪之人的案底,外地到根据地来贩运商品的商贩、做工的匠人以及根据地出外般贩者……总之,不论好人坏人,好事坏事,所有必须记录在案的,都全部归整记下来,并分类存放好。‘暗察院’组成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先保住我们的兵器作坊、火药作坊、化学道院等目前最机密的各个地方,至于何事应该先办,何事可以稍缓,请两位大人相机调度。局主说,值此外敌环伺的非常时期,此事务必先办。涂家的人和他们带来的各业好手到达后,任何衙门,包括特务营、细作营的人都不得对其留难,一定要按他们的要求全力配合。我们内部若有需要动用稍大的武力时,也必须以‘暗察院’提供的情报为优先。局主说了,这个‘暗察院’直属于安抚使衙门,直接对两位大人和局主负责,其他各部任何衙门及地位再高的人,都不得插手其中事务。若是两位大人实在忙不过来的话,可将此事委托给三菊,让她为主,以游瑾副之。”

也真是难为了陈老拐,竟然把林强云所交代的这一大通话,全都背下转述给张国明、沈念宗两个人听,而且连林强云说话时的顺序也基本没什么变。

“嗬,这下可好了,公子又给我们多找了一份差事,他想将我们两个老头累死不成。”张国明听陈老拐转述林强云的这些,特别是末了的几句话后,紧张的神情松了下来,向沈念宗打趣地笑道:“好在公子也还体谅我们年老体衰,让三菊和游瑾分了些担子去。沈大人,我看就这样办最好,你说呢?”

“唔,那就赶紧将游瑾从高密县调回来,让他协助三菊先做好能想到的准备工作罢。”沈念宗停了一下,又对陈老拐说:“老拐大哥,不如你也来,与游瑾一起相助三菊罢。”

陈老拐想了想,正容回答说:“老残废把飞熊山的老少带到此地后,所有的心愿已了,此身便是根据地所属,那里用得上便可到那里去,没什么不好的。不过,莱阳山里的工场还有一大堆事要做,怕是一时还走不开。”

张国明:“莱阳工场的事情倒是不怕,这段时间你的副手管得也还不错,没出什么大事,你尽可放心将全部事务都移交给他。这一两天你将强云所说的这些话,再去对三菊交代一遍,然后回莱阳把工场的事情全部交代安排给副手,回此地向三菊报到开始办事。你看怎么样?”

陈老拐二话没说,立即就应承了。

第4章 下第二十二章十六章 三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7章 下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一章十二章十一章 二第七章第5章 下第十七章十五章十五章十九章第8章 一二十四章 四第十九章二十六章第四章十七章第23章 二十七章二十一章 一第二十二章十四章 三第3章 三二十七章 一第八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四章第5章 上第十五章十七章 一十五章 三十一章 二第二十六章二十一章 四十八章 二第八章第二十二章十五章 三第6章 下第8章 上十六章 一十五章第9章 二十九章 二第2章 下十一章 一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一章二十一章 二二十七章第一章第二十四章二十一章十五章 一第二章第六章第2章 二第六章第三章十四章 二第二十五章二十七章 三第二十一章第十章十七章 二第22章 二十九章第6章 一二十四章第三章二十三章第8章 上十三章 三十八章 三十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十四章十四章 二十九章第3章 一第2章 上第八章十六章 三十九章 二十七章 二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三章第24章 四第6章 下十七章第3章 上第二章第八章
第4章 下第二十二章十六章 三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7章 下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一章十二章十一章 二第七章第5章 下第十七章十五章十五章十九章第8章 一二十四章 四第十九章二十六章第四章十七章第23章 二十七章二十一章 一第二十二章十四章 三第3章 三二十七章 一第八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四章第5章 上第十五章十七章 一十五章 三十一章 二第二十六章二十一章 四十八章 二第八章第二十二章十五章 三第6章 下第8章 上十六章 一十五章第9章 二十九章 二第2章 下十一章 一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一章二十一章 二二十七章第一章第二十四章二十一章十五章 一第二章第六章第2章 二第六章第三章十四章 二第二十五章二十七章 三第二十一章第十章十七章 二第22章 二十九章第6章 一二十四章第三章二十三章第8章 上十三章 三十八章 三十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十四章十四章 二十九章第3章 一第2章 上第八章十六章 三十九章 二十七章 二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三章第24章 四第6章 下十七章第3章 上第二章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