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司马师的大屠杀B

李丰,字安国,爸爸李恢,曾经做过曹魏帝国的太仆(皇帝仪仗部长)。曹魏帝国刚刚建立之后,年仅十七八岁的李丰以平民百姓的身份,随父从军到了邺城。在邺城,李丰一副名士做派,小小年纪就开始品评人物,而当时的人们也都对李丰刮目相看,全邺城都知道有个李丰。等到李丰跟着父亲移驻许昌,名声就更大了,李恢觉得李丰的这种名声,太不实在,这样下去,对年轻的儿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就让李丰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当时的太子曹睿听说了李丰的名声,就把他聘为自己的文学(文化顾问),等到曹睿即位,李丰也就正式步入了仕途。

有一次,曹睿和一个从东吴投降过来的人聊天,聊着聊着,曹睿就问,你们东吴那边,认为我们中原这里谁是名士?那人就说,我听说过一个叫李丰的,当时,李丰还只是个黄门郎(皇帝秘书侍从),论官职来说,绝对只是个中层干部,曹睿一听东吴的人居然还知道有个李丰,就非常吃惊的说:“李丰的名声,都传到你们东吴去啦?”当时对李丰更是刮目相看。曹睿死后,李丰做了郭太后永宁宫的太仆(皇太后仪仗部长),后来一路高升,先后做到了侍中(皇帝高级顾问)、尚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

尚书(国务院)是曹魏帝国最有实权的部门,同时也是最繁忙的部门,李丰到了这里以后,暴露出了当时名士共有的特点:眼高手低。自从他到了尚书以后,就开始连续的以有病为由不上班,曹魏帝国的法律规定,官员请病假一百天就停发俸禄、自动解职,李丰不想丢官丢钱,就数着天数,快到一百天就来上班,上了几天又请病假,然后就又病他个九十多天,如此反反复复,病的天数反而比上班天数多出几十倍。但在当时,名士的威力是无限的,李丰即使这么破坏规则,大多数不知情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崇拜他。

由于李丰大名士的身份,他的儿子大儿子李韬得以有幸迎娶了前任皇帝曹睿的大女儿齐长公主,从名分上说,齐长公主就是皇帝曹芳的姐姐,这样一来,李丰和曹魏皇室成了儿女亲家,他们一家人,都开始飞黄腾达。李丰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李翼,一个叫李伟,由于也成了皇亲国戚,他们很快都登上了高位,不过,像李丰一样,这两位李大人也是做人成功、做事完蛋,李伟就曾经因为长期贪杯误事,结果导致大西北两个郡出现叛乱,但是,由于李丰又是名士,又是皇亲国戚,没人敢得罪他们,他们也没有受到任何制裁。

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难以长久,就在李丰不断享受与皇室联姻带来的好处时,司马懿和曹爽明争暗斗也越来越激烈,曹魏帝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分成了两派,李丰左右逢源,和两大巨头都是不近不远,所以司马懿政变之后,李丰没有受到牵连,在司马师执政之后,他更是被官升一级,做了中书令。按这一层说,李丰应该是司马师的人,应该忠于司马师。可是,司马师是曹魏皇室的敌人,他执政以后,李丰这个皇亲国戚也就微不足道了,李丰希望重现皇亲国戚的威风,可是皇帝曹芳不掌权,这种希望就不能实现,所以,司马师虽然给李丰升官加爵,李丰的内心还是同情和支持曹芳。

因为李丰是中书令,他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把皇帝的命令上传下达,是专门伺候皇帝曹芳的,虽然司马师已经大权在握,但是那执行命令的玉玺,还在曹芳的手里,这位皇帝,还是得发挥一下橡皮图章的作用的。李丰本来就支持曹芳,所以一来二去,两个人谈话的内容,就成了如何恢复皇权、怎样干掉司马师。李丰和当朝国丈张缉的家离得很近,因为都是皇亲国戚,所以平时没事就总是混在一起,关系非常要好,在曹芳立志要夺回皇权之后,李丰和张缉的关系就不仅仅是要好,而是同谋了。

由于李丰总是被皇帝曹芳单独叫去谈话,而且别人不能听,谈话内容完全保密。司马师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一个皇帝,有什么事怕让别人知道呢,怕事就是怕人,如今全天下让曹芳害怕的人,恐怕就只有自己了。

曹芳一定是在和李丰商量怎么对付自己。

司马师觉得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了。

实话实说,像李丰和张缉这样的人,说话的时候比谁都漂亮,做起事儿来却是怎么也做不成。要想干掉司马师,就凭他们这两个毁誉参半的名士,那真是玩笑一般。但是,和司马懿一样,司马师也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既然他皇帝曹芳想要夺权,那就得把他的信徒们一网打尽,让所有人都明白,谁才是曹魏帝国的老大。

这一天,司马师把李丰叫来,然后直接就问他,你和皇帝平时说些什么。李丰当然说,也没有什么,我这工作不就是天天呆在皇帝身边,能有什么。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向沉稳儒雅的司马师突然抽出宝剑,拿起剑把儿就照李丰的身上狠命的戳去,一下接着一下,一直就这样把李丰活活打死,然后让人把尸体直接送到廷尉(司法部)。握着还带着鲜血的宝剑,司马师咬牙切齿的发出了命令:“把李丰的儿子和他的同党夏侯玄、张缉,给我尽数抓起来!”

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逮捕和审问。

当李丰血肉模糊的尸体被送到廷尉的时候,掌管廷尉的钟毓被吓了一跳。作为一个几代祖上都混迹官场的高干子弟,钟毓非常清楚,这是司马师在检验他是否忠诚,然而,他不敢独自揽下这么大一个麻烦,只好推脱说:“李丰的死不是我这个法官依法裁判的,得有皇帝的诏命,我才能接受。”于是,钟毓把李丰的惨状写成报告,让人给皇帝曹芳送去。

当知道司马师公开打死李丰的消息以后,曹芳的心都碎了,李丰是他的亲信,这种亲信,这么忠诚的人,恐怕以后都难以培养了,司马师的作法,其实就是在向他这个皇帝宣战。曹芳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多少年来对历代权臣的忍耐,在此刻一起爆发,他叫来人,想要去质问司马师,然而,郭太后恐惧的拦住了他,让他赶紧回来不要生事,因为她知道,现在的曹魏帝国,已经没有什么皇帝和太后了,绝大多数人只认得一个人,那就是司马师。

由于皇帝都不敢说话,夏侯玄等人自然没有经过丝毫抵抗就被逮捕,然后,司马师立刻命令钟毓(玉)负责审问夏侯玄。不久,钟毓就把伺候皇帝曹芳的永宁署令(太后宫总管)乐敦、黄门监(皇宫副总管)苏铄和冗从仆射(皇宫办公室主任)刘贤一起逮捕,并公告天下说,这三个人自己招认,李丰和他们计划,在曹芳册封贵妃的那天,利用皇帝和所有大臣都参加的机会,逼迫皇帝杀掉司马师,然后拥戴夏侯玄当大将军、张缉当车骑将军,掌握朝廷大权。

所有让司马师感到危险的人,都在这份要人命的口供里。

接下来,就轮到理论上的谋反头目——夏侯玄了。

夏侯玄当然是被冤枉的。如果他有和司马家族翻脸的血性,当初曹爽被杀的时候,他早就该反了他娘的,那个时候总管关东都不敢反,何况现在手上一个兵都没有呢?然而,司马师说他造反,他自然就得造反,分辩的机会是没有的。

钟毓提审了夏侯玄,问他谋反的事情,夏侯玄只是用眼睛默默的盯着他,然后慢悠悠的说:“你一个部长级的高官,却甘愿当司马师的手下来审问我。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你一定要口供,你替我写吧!”钟毓不是傻子,也没有丧尽天良,他知道夏侯玄和李丰这档子事根本没有关系,他只是司马师手下的牺牲品而已,然而,在这个时候,事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向曹魏帝国真正的老大司马师交差。钟毓只好自编自写,连夜替夏侯玄写了一份完全承认谋反事实的口供,以最快速度拿给夏侯玄看,而夏侯玄只是看了看,一句话也没有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到夏侯玄这个样子的钟毓,反而痛哭起来,而他是为什么而哭呢?为他的卑鄙?或者是他的良心?或者是他对夏侯玄的命运的一声叹息?

李丰的弟弟李翼,当时正是兖州刺史(黄河下游南岸地区),当得到李丰失败的消息后,就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办。李翼的妻子,正是曹操的大谋士荀彧的孙女,荀女士继承了荀彧的智慧,她问李翼:“你大哥死了,你也一定活不成,趁现在逮捕你的人没到,赶紧逃到东吴去吧,你手下有谁可以信得过,赶紧保护咱们一起走!”

和他那位大哥李丰一样,李翼平日里仗着自己是名士,狂傲不羁,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人们不反对他已经算难能可贵,到了这种灭门大祸的节骨眼儿,谁肯替他卖命呢?李翼这里一迟疑,荀女士已经看出来真相,她痛苦的说:“你在一个大州做官,居然连一个亲信都没有,就是跑了也得被抓啊!”李翼说:“我要是跑了被抓住,全家都得被杀,我要是不跑,估计你和孩子们还能活命,算啦,我就在这儿等死吧!”结果,果然像李翼预测的那样,司马师没有滥杀无辜,李翼虽然被抓,但是荀女士和两个儿子都活了下来,后来,李翼的一个儿子李斌,还进入了西晋王朝的政治核心,权倾一时,不过,这都是将近五十年以后的事儿了。

2月22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夏侯玄、张缉、李丰的儿子李韬、乐敦、苏烁、刘贤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被押往洛阳东街刑场,尽数杀掉。据现场的人说,夏侯玄脸色不改、行动如常。

曹芳继位之后,夏侯玄和曹爽的高参何晏、邓飏,都是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也都是开口高深、闭口虚无,成为了国家级的巨星,高官贵族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对他们崇拜的五体投地,争着和他们来往,只有傅嘏(古),对他们敬而远之。有人很奇怪,问傅嘏为什么要这么做。傅嘏就说:“夏侯玄志向很大,可是没有真本事,只会制造虚名。何晏嘴上说的挺高尚,真正做事却特别下作,光喜欢和别人练嘴皮子,其实根本没有主见,他就是人们说的那种一张利嘴假大空、耽误国家大事的人。邓飏做事,有始无终没原则,又爱名又爱利,容不得半点儿批评,听不进一点儿反对意见,谁比他强他就嫉妒谁。话太多一定惹是生非,嫉妒心太强一定不能真心待人。我观察这三位今日明星,一定会弄的家破人亡,躲着他们都来不及,怎么还会去招惹他们呢?”傅嘏还和李丰关系十分不好,对他的一个朋友说过:“李丰对人虚情假意,全靠小聪明,而且还特别喜欢权力斗争,如果让他负责国家大事,一定会招惹杀身大祸。”结果,何晏、夏侯玄、李丰全都惨死,傅嘏的话不幸全部应验。

司马懿政变的时候,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计划外逃到蜀汉帝国之前,曾经让夏侯玄跟着一起走,可是夏侯玄却选择了留在魏国。司马懿去世的时候,当时的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许允认为曹魏皇室的威胁已经解除,可是夏侯玄却说:“老兄,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司马懿是前辈长者,他起码还能念在旧日的情分上善待我们一下,如今他的儿子当权,恐怕再不会容得了我们啦。”

夏侯玄、李丰、张缉事件,实际上是曹爽事件的续集,洛阳城第二次的大屠杀,实际上是司马师为了巩固他爹司马懿的政变成果,对曹魏皇室在洛阳城里残余势力的进一步剿灭。和自己的爸爸司马懿一样,司马师只是打击了反对司马家族的大臣,对皇帝本人却没有任何伤害,但是从此以后,曹魏皇室更加势孤力单,司马家族彻底露出了抢班夺权的真面目,而摆在曹魏帝国大臣们面前就只剩下两条路:忠于司马师,或者死。

1、无人性的孙皓B4、魔鬼皇后A3、贾家党三巨头B3、千年西北血泪史B4、高平陵政变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 、新新人类阮咸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3、自掘坟墓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2 、醉酒的阮籍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6、杨家党的兴起A3、王濬!前进!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2 、醉酒的阮籍B1 、短暂的蜜月时期4、去留之争C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2、艰难幸运高官路B3、王濬!前进!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2 、以德服人B1 低能儿?幸运儿?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5、过于优秀的弟弟A3、千年西北血泪史A3、贾家党三巨头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4、去留之争E5、贾南风的政变C3、王濬!前进!A1、德才兼备的帅哥A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4、孙皓投降A4、去留之争D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5、西北守护神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1、灭吴战争的迷雾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2 、最后的平民一品C6、 失败的道德改革4、去留之争E1、无人性的孙皓A3 、西晋官职大展出A3、贾充的谢幕B6、杨家党的兴起B5、流放C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5、流放C3 、西晋官职大展出B1、导火索——封王归国C3、王濬!前进!A1 、短暂的蜜月时期3、自掘坟墓C1、嵇康之死A5、过于优秀的弟弟C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3、钟会邓艾之乱C3、千年西北血泪史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1、千年鲜卑人C3、绝代谋臣之路B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6、杨家党的兴起B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5、举国欢庆B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3、废立大权B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4、夫妻双进鬼门关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3 、西晋官职大展出C3、绝代谋臣之路B7、贾家党的反击A4、含恨而死D3、千年西北血泪史C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4、去留之争C3 、新新人类阮咸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1、德才兼备的帅哥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A6、 失败的道德改革
1、无人性的孙皓B4、魔鬼皇后A3、贾家党三巨头B3、千年西北血泪史B4、高平陵政变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 、新新人类阮咸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3、自掘坟墓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2 、醉酒的阮籍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6、杨家党的兴起A3、王濬!前进!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2 、醉酒的阮籍B1 、短暂的蜜月时期4、去留之争C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2、艰难幸运高官路B3、王濬!前进!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2 、以德服人B1 低能儿?幸运儿?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5、过于优秀的弟弟A3、千年西北血泪史A3、贾家党三巨头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4、去留之争E5、贾南风的政变C3、王濬!前进!A1、德才兼备的帅哥A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4、孙皓投降A4、去留之争D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5、西北守护神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1、灭吴战争的迷雾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2 、最后的平民一品C6、 失败的道德改革4、去留之争E1、无人性的孙皓A3 、西晋官职大展出A3、贾充的谢幕B6、杨家党的兴起B5、流放C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5、流放C3 、西晋官职大展出B1、导火索——封王归国C3、王濬!前进!A1 、短暂的蜜月时期3、自掘坟墓C1、嵇康之死A5、过于优秀的弟弟C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3、钟会邓艾之乱C3、千年西北血泪史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1、千年鲜卑人C3、绝代谋臣之路B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6、杨家党的兴起B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5、举国欢庆B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3、废立大权B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4、夫妻双进鬼门关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3 、西晋官职大展出C3、绝代谋臣之路B7、贾家党的反击A4、含恨而死D3、千年西北血泪史C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4、去留之争C3 、新新人类阮咸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1、德才兼备的帅哥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A6、 失败的道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