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

在古代,凡是当官儿的人,不管是多大的官儿,身边总是会有特别亲近的下属,这些人们,总是围绕在他们的上司身边晃来晃去,所以就有更多的机会影响上司的看法,这些人,行话叫做亲信。

当然了,在名不正言不顺就执掌全国最高权力的情况下,司马昭这样的国家第一重臣,自然更需要一大批绝对忠于他的亲信。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炎是怎么搞定老爸司马昭的亲信的。

先说第一个人,裴秀。

裴秀,字季彦,河东郡闻喜人(山西闻喜),他的爷爷裴茂和爸爸裴潜,分别担任过东汉和曹魏的尚书令(国务院总理)。裴秀十分聪明,八岁就能自己写文章了。裴秀的叔叔裴徽在当时也是名人,每天来的好友FANS不计其数,但是在看过裴徽之后,都要到还是少年的裴秀那里再聊一会儿。

裴秀的妈妈是裴潜的小老婆,当时小老婆和他生的孩子是很被人低看一眼的,裴秀爸爸的大老婆宣氏也是这样,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总是让裴秀的亲妈去给端茶倒水,可是客人们一见裴秀这么优秀的青年的亲妈为他们服务,赶紧都站起身来。宣氏一看裴秀小小年纪就这么受人尊敬,慢慢的也就不再为难他和他亲妈了。

当时人们就评价裴秀,说他是当世青年人中的领军人物。后来曹爽当权的时候,曹爽一党的名将毌丘俭曾大力向曹爽推荐裴秀,对裴秀的能力赞不绝口,曹爽因此让裴秀在手下做了个小秘书。不久,裴秀的爸爸去世,裴秀就继承了三级侯爵——清阳亭侯的爵位,并升官到黄门侍郎(皇帝秘书侍从)。

司马懿政变之后,裴秀因为被曹爽提拔的原因而被免职,但不久就得到原谅,以廷尉正(司法部办公室主任)的官位复出。从此之后,裴秀一直作为司马昭的亲信参谋之一出谋划策,随着司马昭一步步进入曹魏帝国权力的核心。诸葛诞叛乱的时候,裴秀和当时的尚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陈泰、黄门侍郎(皇帝秘书侍从)钟会一起,作为高参参与平叛;诸葛诞叛乱平息之后,裴秀因为出谋划策有功,转任尚书(国务院部长)、同时晋封二级侯爵鲁阳乡侯、增加千户人家的赋税;司马昭立曹奂当皇帝以后,裴秀又晋封一级侯爵、增加七百户人家赋税,并且升任了尚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

但是裴秀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给司马昭出谋划策,而是搞地图测绘。如果一般人不认识裴秀,那并不丢人。如果您是搞测绘的,和地图打交道,但是不认识裴秀,您就丢人丢大了。

裴秀是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开山祖师爷,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地图才开始向着精确化、等比例化的方向前进。裴秀还组织人绘制了当时最为精确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之后作为重要文献收藏,在图的前面,裴秀还写了序言,详细谈到了他绘制地图所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制图六体”,一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绘有经纬线的世界地图在中国传播,中国才停止使用“制图六体”。

当然,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代,即使像裴秀这样的科学大师,也还是特别迷信的。古代人十分重视人的相貌和身材,认为相貌和身材反映了一个人的命运。老祖宗们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有一头飘逸的、特别长的、站起来可以扑到地面的头发,是富贵的象征。如果这个男人的手臂又特别长,站直了手都可以摸到大腿膝盖以下,简直就是最最富贵的长相。虽然以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怎么想,都觉得这样的长相很像大猩猩或者是原始人。但是毫无疑问,古代人就认为这样的长相是“极贵之相”。

根据众多的史书记载,我们的司马炎兄弟长的就是这种返祖模样。司马炎有一天见到裴秀,就让裴秀看自己的头发和手臂,和裴秀说:“人能不能从外表上分出贵贱呢?”裴秀也不知道是看司马炎长的像猩猩吓的,还是认为长的像猩猩是一种特别尊贵的长相,反正从此以后,裴秀对司马炎就刮目相看,坚定的支持起司马炎来。

再说第二个人,何曾。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河南周口淮阳)。何曾的爷爷的爷爷何熙,在东汉时代做过车骑将军。从那个时候起,何家就已经成为世世代代都做官的名门望族了。何曾的爸爸何夔(魁),曾经做过曹魏帝国的太仆(皇帝仪仗部长),受封三级侯爵——阳武亭侯。

何曾年轻的时候就很好学,在本地相当有名气,后来他继承了爸爸的爵位,并顺利的步入了仕途。在何曾早期的职位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和毌丘俭一起给平原侯当过文学(文化顾问),这个平原侯,就是日后的魏明帝曹睿。

曹睿当上皇帝之后,何曾当然是跟着高升,成为散骑侍郎(皇帝骑马侍从),之后又下到地方上当了汲郡(河南新乡)的典农中郎将(屯垦部队司令),不久又调回曹睿身边当了给事黄门侍郎(皇帝秘书侍从官)。在这段时间里,何曾给曹睿写了一封信,建议他秘密的派人深入民间,以不公开监督的方式考核官吏,避免监督总是从上到下而流于形式,得到了曹睿的高度评价。

不久,何曾升任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成为曹睿身边为数不多的亲信。司马懿远征辽东的时候,何曾还给曹睿写信,说远征军的责任太重大了,为了防止独断专行、上下不服、甚至图谋叛乱这些情况发生,就必须给司马懿配个资历老的副将一同出征。不过,曹睿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得住司马懿,就没答应何曾的请求。不久,何曾又外调到司马家族的老家河内郡(河南武陟)当了太守,由于政绩卓著,又调回了中央担任侍中(皇帝高级顾问),后来赶上老妈去世,就按照当时的规定辞官回家,给老妈守丧。

应该说,在这个时候,何曾还是曹魏皇室的忠臣,虽然他和司马懿关系一直不错,但从根本上讲,他是靠着曹睿才一路混上来的。可是,像当时绝大多数大臣一样,何曾也并不待见曹睿临死前指定的首辅大臣曹爽,等到司马懿和曹爽闹崩退休以后,气愤不已的何曾也跟着就告了病假,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何曾也积极参与;司马懿掌权以后,何曾担任了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的要职,继续为司马家族保驾护航。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官职继续执政。因为当时局面非常复杂,司马师就大力培养自己的情报机关来监视朝中的大臣,结果手下的校事(情报主任)尹模,就利用自己的特权作威作福,大肆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拼命的为自己敛财,大臣们因为怕尹模给自己说坏话,吃了亏也不敢说,只有一向被司马家族视为亲密战友的何曾不管这一套,首先公开给皇帝写信检举尹模,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尊重和交口称赞,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了公私分明的司马师。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聪明的何曾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司马懿把大家都忽悠了。他当初参与这场政变,本来是为了拯救曹魏,可是司马懿一旦大权在握,却开始逐步架空曹魏,而到了司马师的时候,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不久,司马师就废掉了皇帝曹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何曾为了自己的家族,抛弃了曹家,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司马师的一边,积极的在旁边出主意,让司马师废曹芳能够做得合情合理。何曾在司隶校尉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多年,后来升任尚书(国务院部长),在公元255年左右,何曾升任镇北将军,持节(持有皇帝二级符节)都督河北军事(黄河以北各军区总司令),成为司马家族整个北方的守护者。临走的时候,司马昭派他最宠爱的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昭一起去送行,一直送了几十公里,何曾专门叫人宰了牛、摆了一桌十分豪华丰盛的猪牛羊全宴来请司马炎哥儿俩大吃大喝了一顿,才算是依依惜别。不久,何曾又升任征北将军,从原来继承爸爸的三级侯爵——阳武亭侯,被加封为二级侯爵——颍昌乡侯。

公元264年3月17日,也就是司马昭成为晋王的前两天,何曾被封为司徒,成为名义上的大臣领袖。在古代,那是三公之一的高官,历来仅次于皇帝。然而这个司马昭已经是魏国实际上的老大,他复活了古时候一个比三公还高的官职,叫做相国,让相国成为大臣里最高的官衔。按照级别来说,相国和三公都比一品还高,而相国又高过三公,那么就是司马昭的官级顶多比何曾高半级。按照正常的礼仪制度,何曾见了司马昭只要鞠个躬就行,可是他偏不这样。

一般以我们平常人来认为,在所有场合中,即使你和一个人平时私下里关系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不应该过于亲密,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们的何曾大人在每次公开拜见司马昭的时候,都是下跪,这就向所有人挑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就是司马昭的人,司马昭就是我的主子。何曾这种一直对司马家族公开表示极端亲近的态度,当然获得了整个司马家族的深深认可和尊敬。

这么一个人受老爸信任的人,司马炎却不用特别巴结,关系也能特别好。

因为,司马炎和何曾的宝贝儿子何劭(少)从小关系就特别好,是同年生的发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年青人,碰巧是国家*****的大公子,碰巧和你儿子又是发小,碰巧他特别需要您的帮忙,就很有可能接班当国家领导人,你说能不支持他吗?

这就是司马炎的纯天然盟友,何曾。

再说第三个人,也是最被我们大家熟悉的人,贾充。

贾充,字公闾,平阳郡襄陵人(山西襄汾)。贾充的爸爸贾逵(魁),做过曹魏帝国的豫州刺史,在镇守河南的时候,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是个非常难得的文武双全的人。贾充在爸爸去世前几年才出生,老来得子的贾逵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十分幸运,一定会把贾家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古代“充闾”指的就是光耀门庭的意思,所以贾逵就给这个小儿子起名叫贾充,字公闾。

贾充11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贾充继承了爸爸的爵位——三级侯爵阳里亭侯,想当时很多人一样,贾充专心致志的给爸爸守丧,得到了孝顺的好名声,这种名声,自然也是以后进入官场的必备之物。司马家族掌权以后,贾充积极的向司马家族靠拢,此后,无论是司马师、司马昭两次平定淮河流域叛乱,还是幕后给司马兄弟出主意献对策,几乎所有关系到司马家族生死存亡的事件中,我们都发现:贾充是这些事件的主角儿之一。

根据很多史书记载,贾充还直接指示手下成济把皇帝曹髦一枪刺死,替司马昭背了杀害皇帝的黑锅,虽然现在有些学者对这件事的真正幕后指使者是不是贾充提出了异议。

从司马师到司马昭,贾充一门心思铁了心和司马家干的态度,使得他深深的获得了司马昭的信任,贾充是司马昭心腹中的心腹,所有司马昭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情,贾充都会毫不犹豫的替司马昭去做。毫不夸张的说,这时候的贾充,已经成为了司马昭的耳朵、眼睛、一部分大脑。

历史上没有关于司马炎讨好贾充的明确记载,可是,通过贾充日后在司马昭面前极力夸奖司马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贾充对司马炎的好感与偏向。

因为当贾充公开的向司马昭表示,司马炎具有当领袖的天才,他不当谁也没资格当。

司马炎搞定了爸爸身边最亲近的人,当他的爸爸司马昭一问起司马炎和司马攸兄弟谁更适合接自己的班儿时,司马昭身边最信任的几个人都会十分一致的倒向司马炎。

搞定了爸爸身边的人,还要直接搞定爸爸,让爸爸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实力。

司马炎绝对是个有心计的人,但是和弟弟司马攸的多才多艺比起来,确实差了一点儿,这也是弟弟特别招人喜欢、特别容易被爸爸看重的优点之一。一般来说,听话的好学生是最让爸爸喜欢的。既然如此,司马炎也下了要当好学生的决心。不过小的时候,司马炎的学习劲头确实比不上弟弟,所以到了争夺世子这个关键时刻,临时补习实在是来不及了,被逼急了的司马炎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找帮手和枪手,一样能拿好成绩!

下面我们要介绍一下司马炎身边的第一枪手,羊琇。

羊琇,字稚舒,泰山郡南城人(山东新泰)。羊琇的来头可是十分的大,他出身于有着至少五百年历史的羊氏家族。羊琇的爸爸羊耽,做过曹魏帝国的祭祀部长(太常),哥哥羊瑾,后来做过西晋的尚书右仆射(国务院副总理),他的堂姐羊徽瑜,就是司马师的老婆。

从法律关系上来讲,羊琇和司马家族有着姻亲关系。从辈分上讲,羊琇是司马昭的平辈,是司马炎的小叔叔。这位羊琇小叔叔按照实际岁数来说,和司马炎差不多大,并且,和前面说过的何邵一样,羊琇和司马炎也是发小,也是一起玩尿泥、下饭馆儿的铁哥们儿。有一次,羊琇和司马炎开玩笑说,哥们儿,你将来如果能像你家里人一样有出息,就让我在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中护军(中央禁卫军副司令)的位置上,一个干他十年!司马炎乐呵呵的就答应了。

像羊琇这样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在那个时代当然是很容易就做了官,而且和当时的很多士族关系都非常深厚。钟会将要伐蜀的时候,就向司马昭要羊琇做自己的随军参谋。羊琇的妈妈叫辛宪英,是曹魏帝国高官辛毗(皮)的女儿,据说非常有政治头脑,早就看出钟会野心过大,绝对不是那种领着大兵在外还能忠心耿耿的人。

辛宪英知道羊琇要跟钟会去打仗,恐怕儿子凶多吉少,又伤心又着急,羊琇听了老妈的话,就去找司马昭坚决辞职,可是司马昭那时一心伐蜀,正全力支持钟会调兵遣将,所以不肯给羊琇走后门儿。羊琇无奈,只好勉为其难的跟随出征,临行前,老妈告诉他说:“儿子啊,去吧,但要提高警觉,想要在军队之中畅通无阻、平平安安,只有靠心胸宽大。”钟会谋反前,羊琇曾经苦苦劝阻,但无论是钟会和杀掉钟会的魏军将士,对一贯厚道的羊琇都没有半点儿伤害。全身而退的羊琇回到洛阳之后,被司马昭封为关内侯。

现在的羊琇充当了司马炎头号狗头军师的角色,他以才学和机敏充当了司马炎身边一部活的百科全书。每当司马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羊琇就尽力教他,直到司马炎会为止。不仅如此,羊琇还表现出了专业替考的职业素质,他还根据大考官司马昭的考察套路,给司马炎预备了很多种司马昭可能考察的问题的答案,以备司马炎应付老爸的临时考察。最BT的是,羊琇还撺掇司马炎主动出击,积极的找到老爸司马昭,说出对很多国家大事的看法,并且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天长日久了,司马昭对司马炎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伴随着的,就是一个爸爸对长子期待值的提高,以及对小儿子期待值的降低。

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5、贾南风的政变B1、嵇康之死C5、西北守护神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4、高平陵政变C4、含恨而死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1、德才兼备的帅哥A4、魔鬼皇后B2、艰难幸运高官路B3 、废立大权A3、千年西北血泪史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2、艰难幸运高官路B5、过于优秀的弟弟A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1、千年鲜卑人C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B1 低能儿?幸运儿?2、三国时代的结束A1、导火索——封王归国C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4、魔鬼皇后B5、流放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2 、最后的平民一品C1、嵇康之死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2 、最后的平民一品C6 、司马懿的悲剧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3、自掘坟墓A4、去留之争D4、魔鬼皇后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5、西北守护神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2、司马师的大屠杀B序言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如愿以偿1、嵇康之死A3、钟会邓艾之乱B4、高平陵政变B1、嵇康之死B3、伟大的全才A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2、艰难幸运高官路B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3、自掘坟墓B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 、司马炎的禅让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5、流放C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4、含恨而死D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3、自掘坟墓B4、三陈伐吴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 、以德服人A1 、短暂的蜜月时期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2、艰难幸运高官路A2 、最后的平民一品A4 、酒神刘伶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5、举国欢庆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3、伟大的全才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高平陵政变B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4、去留之争D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5、过于优秀的弟弟B1、无人性的孙皓A4、去留之争B
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5、贾南风的政变B1、嵇康之死C5、西北守护神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4、高平陵政变C4、含恨而死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1、德才兼备的帅哥A4、魔鬼皇后B2、艰难幸运高官路B3 、废立大权A3、千年西北血泪史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2、艰难幸运高官路B5、过于优秀的弟弟A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1、千年鲜卑人C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B1 低能儿?幸运儿?2、三国时代的结束A1、导火索——封王归国C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4、魔鬼皇后B5、流放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2 、最后的平民一品C1、嵇康之死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2 、最后的平民一品C6 、司马懿的悲剧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3、自掘坟墓A4、去留之争D4、魔鬼皇后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5、西北守护神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2、司马师的大屠杀B序言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如愿以偿1、嵇康之死A3、钟会邓艾之乱B4、高平陵政变B1、嵇康之死B3、伟大的全才A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2、艰难幸运高官路B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3、自掘坟墓B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 、司马炎的禅让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5、流放C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4、含恨而死D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3、自掘坟墓B4、三陈伐吴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 、以德服人A1 、短暂的蜜月时期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2、艰难幸运高官路A2 、最后的平民一品A4 、酒神刘伶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5、举国欢庆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3、伟大的全才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高平陵政变B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4、去留之争D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5、过于优秀的弟弟B1、无人性的孙皓A4、去留之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