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

其实世界总是又美好又糟糕的,因为人既然生下来,就注定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如何,逃避现实的人,终究要被现实淘汰,或者永远活在过去。

嵇康、阮籍、阮咸、刘伶、向秀,他们的骨气和洒脱,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们的执拗、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反抗,其实正是我们中国人核心的精神之一,在每个王朝将要灭亡的时候,总有这么一群认死理的人为它殉葬,不是这些人傻,而是他们的心中存有信义,这是一种对人对己对国家都无法改变的忠诚,无论这个国家是不是值得他们效忠,这是他们自己的坚持,和他人无关。

但是,嵇康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现实的逃避者,在历史潮流面前,他们代表着即将消亡的过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未来是无法阻挡的。所以,我们接下来要介绍两个人,他们就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未来。

下面出场的这两个人,山涛和王戎,是“竹林七贤”最后的两位成员。与另外五人不同的是,他们两个人都积极的投靠了司马家族,并得到了特别的重用,最后都成为西晋王朝显贵的高官。在七贤里面,这两个人一个最大,一个最小,最大的叫山涛,生于公元205年,最小的叫王戎,生于公元234年,他们的年龄相差近30年,是两代人。

山涛,字巨源,和向秀一样,也是河内怀县人(河南武陟)。山涛的爸爸叫山曜,做过曹魏帝国宛句(沟)县令(山东定陶西)。山涛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艰难过活。

山涛虽然自幼丧父,但是他的人脉可不含糊。山涛的姑奶奶嫁给了张家人,后来生下一个女儿叫张春华,这张春华正是司马懿的大老婆,从辈分上来说,张春华是山涛的姑姑,山涛要叫司马懿一声姑父。

早年生活得艰辛,让山涛更多了一分沉稳和成熟。他喜欢读道家学说的书,读的多了,就更加谦和和低调,当然,也同样不热心做官。也就是在追求闲散的日子里,他先后认识了嵇康、吕安、阮籍,加入了竹林七贤的行列,成为死党。

根据《世说新语•贤媛》记载,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立刻好得像一个人,日日夜夜都混在一起。古人那个时候同性恋的现象也不算不可思议,韩氏觉得山涛和这两位的交往超出了寻常的友谊之情,于是问他怎么回事,山涛就说:“眼下能做我的朋友的,就只有这么两位了。”这句话更激起韩氏的好奇心。她对丈夫说:“我也想看看他们,可以吗?”有一天,嵇康和阮籍又来了,韩氏生怕观察得时间不够充裕,生怕观察得不够仔细,就劝山涛将两个人留下来住宿,并给他们准备了好酒好肉。然后,韩氏“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为了偷窥两位帅哥,韩氏表现了罕见的狂热,不但把自己家的墙钻穿了,还一直看到天亮时分才回来。

山涛40岁的时候,才步入仕途,当然官做得并不大,只是先后做了郡太守的主簿(秘书长)、功曹(人事部长)、上计掾(中央特派审计员),直到被郡里选为孝廉,才到司州(洛阳所在州)担任了河南尹(首都市长)的从事(参谋)。当时和他住一个单位宿舍的,是一个出身更贫寒、但是日后也做到一品大员的名将石鉴。这两位日后的顶级高官,现在都还连个单间都不称,可是关系却非常好。在宿舍生活的这段时间,曹魏帝国的中央已经开始激烈的明争暗斗,司马懿为了保存实力,暂时退居二线,告假养老。

姑父司马懿的养老,骗过了许多人,却骗不了山涛,他越发感觉到了大变故的来临。一天晚上,山涛和石鉴正在宿舍睡觉,半夜里,他突然推醒石鉴说:“老兄啊,你还能睡的着啊!知道司马懿大人为什么告老回家吗?”石鉴正睡的迷迷糊糊,心想山涛你大半夜的不睡觉,瞎折腾什么,就劝山涛:“人家司马大人多大个官儿,退休不退休的,关咱们啥事,你芝麻大的官儿,瞎操心什么?”山涛连连叹气:“小伙子,亏你还真想的开,说话这大难就要来了!”

不久,山涛坚决的辞官隐居,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果然,山涛辞职不出两年,就爆发了司马懿的政变,许多忠于曹爽的大臣都被一网打尽。从此以后,山涛又恢复了他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然而,山涛并没有打算一直隐居下去。我们以前就说过,在那个年代,对于很多所谓的隐士们来说,隐居只是提高名声和身价的最常见方法而已,朝廷越是来求他出山,他越不肯出山,等到名声已经做够响了,朝廷请他做的官已经足够大了,这些隐士们突然就出来做官了,而且隐居的时间越长,官往往做得越大,升迁得也越快。

我们就看出来了,山涛的隐居,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常见的,他绝不是因为喜欢隐居生活而隐居,所以他后来会做官,然而当司马懿和曹爽斗争到了白热化程度的时候,他再次隐居,就不是为了提高身价了,而是为了躲避风险,等到胜负明了以后再出来做官。在姑父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山涛已经非常肯定司马家族已经站稳脚跟了,才在这个时候,又高调出山,司马师见到山涛又出来做官,十分亲切的开玩笑:“你就跟周朝的姜子牙似的,闲了这么多年,终于肯出山啦?”

此后的山涛,以亲戚兼亲信的身份,节节升官。司马师先是命令当时的司隶校尉王祥(首都军区司令)推举他当秀才(杰出干部),然后就让他担任郎中(国务院科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又让山涛到刚刚升为骠骑将军的王昶身边去做从事中郎(参谋长),之后又到曹操的小儿子、赵王曹干那里去当赵王相(封地最高行政长官),到司马昭时代中后期,终于成为吏部郎(人事部长),具体负责全国官员的升迁考核。

身在官场的山涛,并没有忘记他那些不愿做官的竹林好友们,他曾经向司马昭推荐嵇康做官,结果嵇康反而给山涛写了一封绝交书,在信里把山涛数落一顿。嵇康和山涛划清了界限,实际上是在向司马昭示威,怕连累山涛。但是,在嵇康被处死之前,他把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告诉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是孤儿”,表达了对山涛这个好友的最终认可和信任。

在司马昭时代,士族派出身的钟会和亲信派出身的裴秀互相争宠,两派人物大打出手,山涛却始终在两派之间游刃有余,哪边都不得罪。钟会叛乱之后,司马昭亲自率兵,将要离开洛阳,又担心后方不稳,独独委托山涛带领亲兵,镇守在曹魏帝国所有亲王集中居住的邺城,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曹姓亲王掀起叛乱。临行前,司马昭对山涛说:“西北前线我亲自料理,大后方就托付给你!”可见司马昭对山涛的信任。司马昭设立五等爵位以后,山涛被封为新沓子爵,之后就兼任司马昭的左长史(左首席副官)。

对于司马炎来说,山涛是大恩人,因为在立司马炎还是司马攸继承司马昭的问题上,山涛坚定的站在了司马炎一边,司马炎在被指定为继承人之后,亲自到山涛家里送礼感谢。西晋王朝建立之后,司马炎把押送曹魏帝国末代皇帝曹奂回到邺城的重任交给山涛,仍然做吏部郎,晋升为新沓伯爵。

西晋刚刚建立的时候,最红的人钟会已经死了,而当初和钟会争宠的裴秀还活着,但是日后成为名将的羊祜,又成为新的红人,同时担任中军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和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这样裴秀又开始和羊祜争斗。羊祜虽然被后人称为以德服人的儒将,但是毕竟也是人不是神,裴秀跟他对着干,他也就排挤裴秀,可是这个时候,山涛却依然护着裴秀,结果搞得羊祜不高兴,就把山涛赶出了中央,让他到冀州(河北南部)去担任刺史,兼任宁远将军。

冀州一向是城乡繁华、人口密集的大州,而且当时还包括曹魏帝国的根据地邺城。从曹操时代开始,冀州的地方大族连续遭到过重大打击,以后就一蹶不振,原本非常常见的相互推荐、相互捞取名声的现象,到这时几乎绝迹。山涛刚刚到了那里以后,立刻明察暗访,提拔了很多隐士,表彰和聘用了三十多个有好名声的人。从此以后,冀州再次恢复了东汉末年的那种风气,虽然说大多数人还是那种只有虚名的人,但毕竟冀州人在政治上又开始活跃起来,对于冀州这一个地方来说,山涛还是造福了当地的地方大族们的。当地方大族们都说山涛好话的时候,山涛的政绩也就出来了,公元270年,他转任北中郎将,再次驻守邺城,不久又回到洛阳担任侍中(皇帝高级顾问),改任尚书(部长)。

山涛是曹操时代出生的人,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而他的老娘这个时候仍然在世,不过身体已经极度衰老了,为了照顾老娘,山涛正式提出辞职。司马炎一开始不答应,但是山涛连续几十次写信坚决辞职,司马炎一看山涛确实不像是装清高,这才勉强答应了他,让他做了专门负责给国家提意见的议郎。因为听说山涛非常清廉,司马炎还特别发给他每日特别补助,赐给他很多日用品,这样算下来,山涛的实际俸禄已经非常高了,据说在当时无人能比。

可是山涛的退休日子还没有过多久,司马炎就又请他去做太常(祭祀部长)。山涛坚决想要退休,所以死活都不肯答应,正好赶上他高寿的老娘也去世了,山涛就离开洛阳回到了老家去给老娘办丧事,而且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去给老娘的坟头挑土,亲手在周围中下松柏。在当时那个孝胜过一切的年代,给父母服丧是不容置疑的,什么事情也没有这个事情大,即使是朝廷大臣,也必须放下官位去服丧,朝廷绝对不能强加干涉。

但是对于备受宠信的山涛来说,这一切就不算数了。

4 、酒神刘伶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3、伟大的全才A1、灭吴战争的迷雾2 、司马炎的禅让5、过于优秀的弟弟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3、钟会邓艾之乱C3、永远的遗憾B4、夫妻双进鬼门关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1、嵇康之死C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C4、去留之争A2、艰难幸运高官路B1、灭吴战争的迷雾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千年西北血泪史C1 、短暂的蜜月时期4、去留之争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3、自掘坟墓B1 低能儿?幸运儿?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4、孙皓投降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1、德才兼备的帅哥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4、高平陵政变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1、遥远的过去2、司马师的大屠杀B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1、千年鲜卑人A3、绝代谋臣之路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5、西北守护神B6、 失败的道德改革1、千年鲜卑人C4、含恨而死C2、在乱世中崛起A1、重任在肩的大伯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4、三陈伐吴3 、新新人类阮咸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7、贾家党的反击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2 、最后的平民一品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1、灭吴战争的迷雾4、含恨而死C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4、去留之争C4、去留之争B4、高平陵政变B3、自掘坟墓C2 、最后的平民一品B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3 、废立大权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3、伟大的全才B4、去留之争A3、贾充的谢幕B6 、司马懿的悲剧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4、含恨而死A1 低能儿?幸运儿?1、德才兼备的帅哥A6、杨家党的兴起B2 、醉酒的阮籍B5、流放B5、举国欢庆B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4、去留之争B2、在乱世中崛起A3、永远的遗憾B3、千年西北血泪史C1、德才兼备的帅哥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2 、以德服人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2、司马师的大屠杀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
4 、酒神刘伶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3、伟大的全才A1、灭吴战争的迷雾2 、司马炎的禅让5、过于优秀的弟弟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3、钟会邓艾之乱C3、永远的遗憾B4、夫妻双进鬼门关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1、嵇康之死C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C4、去留之争A2、艰难幸运高官路B1、灭吴战争的迷雾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千年西北血泪史C1 、短暂的蜜月时期4、去留之争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3、自掘坟墓B1 低能儿?幸运儿?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4、孙皓投降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1、德才兼备的帅哥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4、高平陵政变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1、遥远的过去2、司马师的大屠杀B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1、千年鲜卑人A3、绝代谋臣之路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5、西北守护神B6、 失败的道德改革1、千年鲜卑人C4、含恨而死C2、在乱世中崛起A1、重任在肩的大伯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4、三陈伐吴3 、新新人类阮咸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7、贾家党的反击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2 、最后的平民一品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1、灭吴战争的迷雾4、含恨而死C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4、去留之争C4、去留之争B4、高平陵政变B3、自掘坟墓C2 、最后的平民一品B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3 、废立大权A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3、伟大的全才B4、去留之争A3、贾充的谢幕B6 、司马懿的悲剧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4、含恨而死A1 低能儿?幸运儿?1、德才兼备的帅哥A6、杨家党的兴起B2 、醉酒的阮籍B5、流放B5、举国欢庆B3 、空有其名的国学宗师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4、去留之争B2、在乱世中崛起A3、永远的遗憾B3、千年西北血泪史C1、德才兼备的帅哥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2 、以德服人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2、司马师的大屠杀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