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

自从秦朝一直到东汉末年,士兵的地位本来是非常高的。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士兵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像罪犯、工匠、商人、奴仆和他们的子女,都是没有资格当兵的,只有那些一直奉公守法的百姓们、官员子弟们,才能当兵。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当兵更像是一种权力,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根据《汉书》和《后汉书》记载,在西汉时代,在每一年到首都长安服役的新兵报到,作为皇帝副手的丞相还要亲自到首都郊外去举行迎接仪式,在每年正月过节的时候部分老兵退伍,甚至连皇帝都要亲自到场接见老兵代表,然后和大臣们一起为这些老兵们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在东汉时代的欢送仪式上,皇帝甚至还要亲自聆听老兵对于军事、待遇方面的意见。如果士兵们打仗有功,就可以拜将封侯,两汉时代的很多士兵,都通过军功成为高官,在当时,参军是光荣的,而且有着大好的前途,它是很多不愿意读书但是也想上进的年轻人主要的奋斗途径。

但是也有一些士兵的地位是低下的。也就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就把一些俘虏、囚犯、社会闲散人员和他们的亲属去发配到新征服的地方去守卫边疆,老少妇女就种地,壮实青年就当兵。但是,这种现象是少数的,而且绝大多数发生在边疆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配性质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董卓时代之前,出身奉公守法家庭的士兵都占绝大多数,士兵这个职业普遍都是让人尊敬的,还很多良家子弟也乐意当兵,希望通过打仗去建功立业,成为威风的军官,娶几个贤良淑德的女人,然后生几个孩子再去当兵。

可是到了董卓时代之后,士兵的地位就急剧下降了。自从东汉中后期以来,大大小小的地方豪强、名门望族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他们的家乡,在东汉中央政府被董卓把持以后,借着维护董卓或者打到董卓的名义,各种独立势力公开暴露了出来。从此以后,不管是盗贼、囚徒、亡命徒,只要能打仗,就会被雇佣或者强征当兵,而最核心的、人数最多的士兵,就是地方豪强或者名门望族们控制的私人武装。

拿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军阀曹操来说,他讨伐董卓时的第一批士兵,全是他自己出钱或者别人资助在老家拉起来的队伍,而且那时候主要的将领,全是他的亲戚,不是姓曹就是姓夏侯,相当一部分士兵,就是他们曹家的家丁、雇农。而像李典、乐进、于禁、许褚、臧霸这些早期外姓将领,都是典型的地方豪强,史书上明确记载他们拥有私人武装,而且李典、许褚还是集合了成千上万人私人武装的大首领。曹操正是依靠了这些强有力的地方豪强们,才积累起自己最初的军队。

在不断消灭敌对武装的战斗中,曹操逐渐把各种各样的私人武装、俘虏们、平民们纳入了自己的队伍。他发的第一笔大财,就是俘虏了一百多万人的黄巾军部众,把其中三十万壮丁都变成自己的士兵;发的第二笔大财,就是消灭吕布,招降了本来跟随吕布的山东豪强;发的第三笔大财,就是消灭了袁氏家族,俘虏和招降了袁家十几万的部队,同时还劝降了十来万的黑山贼部众。发了这三笔大财以后,曹操基本控制了中国北方,把他的根据地迁到了邺城,从此以后,邺城就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兵站,曹操兵农分离的军事政策也就正式建立了。

当时在曹操的控制范围内,他的很多手下,不管是忠于自己的还是表面上忠于自己的,他们带的兵,几乎都是自己的私人武装,或者已经利用东汉王朝的名义转化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真正直属曹操的部队,相对来说并不多。另外,在广大的黄河以北地区,还有已经迁入到这里的大量的少数民族,这些人中最抢眼的就是匈奴的大单于,他们大多数还都保持着部落形态,曹操的军事政策,就是要把这些私人武装和少数民族统统控制起来,把这些人里的精壮小伙儿都收编进自己的直属部队。于是,大量的这种人被送到邺城,强制成为职业军户。

这种职业军户在当时被叫做士家,士家和士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身份、地位、命运却差得十万八千里。这些士家家庭,男的世世代代都要当兵,女的就世世代代都要给军队做后勤保障,他们不能从事别的职业,不能逃跑,也不能和不是士家的人结婚,甚至男的死了以后,他的女人还要被强迫改嫁,继续给士家里别的光棍儿们服务。虽然他们也能凭借军功得到赏赐和爵位,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凭借军功摆脱这样的身份。说白了,士家基本就成了军事奴隶,除了为军队服务,他们几乎丧失了任何的人身自由。

当然,把全国的部队都集中在邺城是不可能的。对于不住在邺城的士家们,曹操让他们服役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让本地人在本地当兵,如果本地人在本地当兵,那么就把他们的家属迁到别的地方去当人质。曹操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虽然他想要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但是他手下的大臣们,主要都是出自地方豪强和名门望族,曹操把私兵国家化的做法,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曹操对于这些大臣们,是又拉拢又深深防范,他不仅仅让士兵们尽量不在本地服役,而且让将领们在外地服役的时候还要留下人质,他就是不让大家族和他们以前的私兵有联系,就是要防止这些大家族和当地士家勾结,就是要让士兵们在将领们造反的时候因为担心远方的家人而不敢造反。

曹操的士家和人质政策,在整个曹魏帝国时代都是主要的军事制度。除了曹氏亲王的诸侯国,虽然也有当地人在本地当兵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非常少见。曹操这么做,只能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士家这个阶层世世代代被固定化了,士兵家庭也从此像手工业者、官奴一样,成为了国家直接控制的特殊户口,根本不能算是普通百姓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了,曹操的士家制度和人质制度,其实是为了配合他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立的军事制度。这个制度,是曹操在地方豪强、名门望族的势力已经足够左右地方的时候,和他们抢兵源,保证自己军事优势的一种办法。在曹操死后,这项制度被延续了下去,一直到司马炎称帝,都一直都坚持着这种制度,只不过司马炎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对士族一直都非常温和,他撤消了人质制度,但对士家的严格管制仍然坚持不变,从这以后,即使是全国性的征兵,西晋也是先从士家里面征兵,实在人不够了,才从普通百姓身上打主意。

从东汉末年直到西晋王朝,相对于千古留名的将军们来说,无数充当炮灰的士兵们,却常年过着类似奴隶一样的生活,想过一过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毫无可能。当我们感慨名将争锋、畅想着赤壁之战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这些名将的战袍是用血染红的,那些大战的精彩是用人命堆积的。在几百个有名有姓的将军们的脚下,是无数饱受压迫、歧视的人,他们是孩子的父亲,是父亲的孩子,他们也有妻子、也有家庭,他们像你我一样有血有肉,却在统治者酿成的战乱中被迫作战,然后化成一团血肉,几乎所有人,连名字都不曾留下。

所以当我们想象着穿越时空到那个时代,想要凭借着军功从一个平民变成将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这只是个美好的幻想,即使真的能够达到那个时代,恐怕不是死在军人的刀下,就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成为军事奴隶,那个时代确实是英雄的舞台,但这个时代的英雄仅限于地方豪强、名门望族,以及曹魏帝国建立之后、由这些家族转化而来的士族,普通百姓的英雄梦,在那个时代,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还是不要再幻想和曹操、诸葛亮他们并肩作战了!洗洗睡吧!

5、西北守护神B4 、酒神刘伶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7、贾家党的反击A1 、短暂的蜜月时期4、去留之争D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5、过于优秀的弟弟A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B5、贾南风的政变C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5、清谈误国2 、最后的平民一品A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4、含恨而死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西北守护神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1 低能儿?幸运儿?6、接过爸爸的旗帜2、在乱世中崛起B3、王濬!前进!B1、重任在肩的大伯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5、贾南风的政变A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3、自掘坟墓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2 、以德服人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5、流放B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4、含恨而死C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1、嵇康之死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1、嵇康之死C3、自掘坟墓C2 、醉酒的阮籍B5、流放C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3、钟会邓艾之乱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1 低能儿?幸运儿?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1、无人性的孙皓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6、杨家党的兴起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2 、最后的平民一品C3、永远的遗憾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1、千年鲜卑人A2 、司马炎的禅让5、举国欢庆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4、去留之争B5、西北守护神C1、西晋王朝法律文化的结晶——泰始律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3、伟大的全才B5、贾南风的政变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举国欢庆A3、自掘坟墓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5、流放A3、伟大的全才B3、钟会邓艾之乱C4、去留之争A3、王濬!前进!B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贾充的谢幕A3、绝代谋臣之路A4、含恨而死B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4、去留之争E3、千年西北血泪史B1、导火索——封王归国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 、以德服人A4 、酒神刘伶3、千年西北血泪史A4、含恨而死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
5、西北守护神B4 、酒神刘伶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7、贾家党的反击A1 、短暂的蜜月时期4、去留之争D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5、过于优秀的弟弟A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B5、贾南风的政变C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5、清谈误国2 、最后的平民一品A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4、含恨而死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西北守护神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1 低能儿?幸运儿?6、接过爸爸的旗帜2、在乱世中崛起B3、王濬!前进!B1、重任在肩的大伯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5、贾南风的政变A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3、自掘坟墓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2 、以德服人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5、流放B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4、含恨而死C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1、嵇康之死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1、嵇康之死C3、自掘坟墓C2 、醉酒的阮籍B5、流放C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3、钟会邓艾之乱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1 低能儿?幸运儿?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1、无人性的孙皓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6、杨家党的兴起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2 、最后的平民一品C3、永远的遗憾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1、千年鲜卑人A2 、司马炎的禅让5、举国欢庆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4、去留之争B5、西北守护神C1、西晋王朝法律文化的结晶——泰始律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3、伟大的全才B5、贾南风的政变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举国欢庆A3、自掘坟墓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5、流放A3、伟大的全才B3、钟会邓艾之乱C4、去留之争A3、王濬!前进!B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贾充的谢幕A3、绝代谋臣之路A4、含恨而死B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4、去留之争E3、千年西北血泪史B1、导火索——封王归国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 、以德服人A4 、酒神刘伶3、千年西北血泪史A4、含恨而死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B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