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举国欢庆A

平定东吴的消息,在士兵们的呐喊声中,飘出了建业城,飘过了长江,飘到了首都洛阳,飘进了皇宫大殿。西晋大地上,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人们庆贺统一的欢呼声。西晋的大臣们,也都自发的走进皇宫,向司马炎祝贺胜利。在欢庆的酒席上,司马炎手举酒杯,思绪万千:从东汉末年董卓进入洛阳开始,几乎百年的动乱,在自己的手里结束,百年来的无数英雄你争我夺,百年来的百姓流离失所,终于以统一做了一个完美的大结局。在庆功宴上,万分感慨的司马炎,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想起了临死前满怀遗憾的羊祜那期盼的眼神。司马炎举杯对大家说:“这都是羊祜的功劳啊。”大家沉默了,静静的举起酒杯,为这位鞠躬尽瘁的伟人默哀。

在一片喜庆的时候,唯独有一个人没有和大家一起庆贺,他就是第一个投奔西晋的前东吴帝国高级将领、现任的骠骑将军孙秀。孙秀独自面向南方,泪流满面:“想当年,先主孙策以二十岁的年纪,不过一个低级军官,历经千辛万苦才开创了这一片东吴基业,如今被孙皓一次丢光,孙家的宗庙和陵墓,从此成为废墟。老天爷啊,这究竟是谁安排的啊!”

不久,孙秀就得到了新的任命,不过这回是降职,从骠骑将军降成了伏波将军。孙秀也知道,自己的价值,只是给东吴其他将领做个样板,西晋只是想利用自己招来分化瓦解东吴,如今东吴已成过往云烟,自己的价值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久,司马炎下诏,赐予孙皓侯爵,名字就叫做归命侯,是归顺天命、顺应潮流的意思。第二天,司马炎宣布大赦天下,把年号改为太康,给全国百姓放假五天,来庆祝灭吴战争的胜利。同时,司马炎派遣大量使者分别安抚原东吴帝国境内的所有领地,东吴原来任命的太守以下的官员,仍然保持原有的职位,又宣布废除东吴的法律制度,实行西晋法律。

我们前面说过,早在西晋进攻东吴的前一年,东吴已经爆发了交州(广东、广西)的叛乱,当时除了没有到达两广就返回建业的陶浚兵团以外,还有两路部队已经和两广叛军接上了火儿,这就是广州刺史腾修和交州刺史陶璜率领的部队。

腾修在广州还正和叛军打的热闹,忽然得到了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只好丢下叛军,急匆匆往回赶,才赶到巴丘(湖南岳阳),就已经得到孙皓投降的消息,只好又率领部队返回两广,和当地官员把印信送往西晋,请求投降。于是,只剩下了陶璜一支部队还没有归顺西晋,孙皓派陶璜的儿子陶融,拿着自己亲笔写的信给陶璜,让他赶快向西晋投降。陶璜接到书信,难过的大哭好几天,最后也只好向西晋宣布效忠。司马炎全都恢复了他们原来的官职,命令他们仍然守卫广州(广东广西)和交州(越南北部)。

至此,东吴帝国自从公元222年建国,共经历了58年,到公元280年终归灭亡,其实如果算上东汉末年孙策称霸江南的时间,就最少经历了近80年。原本属于东吴帝国的四个州:荆州(湖南)、扬州(江南地区)、广州(广东广西)、交州(越南北部),共计43个郡、52万3千户、230万百姓,23万名士兵,以及兵器、战船、粮草、后宫人员等等等等,统统归西晋所有。

公元280年5月1日,西晋王朝在首都举行了盛大的受降仪式:琅邪王司马伷派使者把孙皓一行送到首都洛阳。孙皓一行人以囚犯的扮相来打扮自己,把泥涂在头上、反绑了双手、来到洛阳的东阳门。司马炎派礼官解开他们的绳索,并同时宣布诏书,赐给孙皓衣服、车子和三十顷土地,每年都供应他们非常充足的钱币、粮食和布匹;任命孙皓的太子孙瑾为中郎(中级禁卫军官);孙皓其他的儿子,凡是原先在吴国被封过王爵的,都被任命为郎中(低级禁卫军官);同时把前东吴帝国有名望的人,都根据他们的才能任用;孙皓的文武官员,只要是跟着渡过长江投降的,一律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劳役;东吴全国的老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税和劳役。

5月4日,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司马炎召见了有杀人魔王之称的孙皓先生,同时在场的,还有首都所有享受爵位待遇的文武官员和各国使节,太学(中央大学)的太学生们,也参加了这次历史性的会见。

孙皓见到司马炎以后,马上向司马炎磕头认错,司马炎让孙皓快快请起,并和孙皓分宾主落座。在会上,司马炎慈爱的对孙皓说:“我在这里专门设了这个座位等你,已经很久啦!”孙皓也笑眯眯的说:“臣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等待陛下啊。”

司马炎一听孙皓牙口还挺硬,人都成了俘虏了还敢吹牛,不过毕竟是友好场合,也就哈哈一笑,旁边的贾充一看不能让孙皓占了嘴上便宜,就“友好”的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的眼睛,剥人的脸皮,这是哪一级的刑罚啊?”孙皓看着贾充,昂头挺胸的说:“当人家臣子、杀了他的君主的,以及邪恶奸佞的小人,就处这种刑罚。”贾充对曹髦干的那点儿事儿,相信大家还记得吧,贾充听完这句话,憋得满脸通红,登时成了哑巴。孙皓嘴上占尽了便宜,心情很愉快,不过也只能是最后风光一次而已了。

3、贾家党三巨头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 、决裂3、虚无之初——玄学的产生3 、新新人类阮咸2 、最后的平民一品A2、三国时代的结束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1 、天命和正统6、 失败的道德改革6、杨家党的兴起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7、贾家党的反击A序言1、嵇康之死A5、西北守护神C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1、无人性的孙皓A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1、曹髦之死4、夫妻双进鬼门关2 、以德服人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2、如愿以偿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伟大的全才A4、伟大的羊祜1、刀枪入库、马放南山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3、贾充的谢幕A5、西北守护神B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3、伟大的全才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5、西北守护神C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2 、以德服人A6、接过爸爸的旗帜4、高平陵政变A2 、以德服人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5、过于优秀的弟弟A1、千年鲜卑人C4、含恨而死A5、流放B2、司马师的大屠杀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4、去留之争C4、含恨而死C4、高平陵政变C3 、西晋官职大展出A5、贾南风的政变C4、去留之争D1 低能儿?幸运儿?5、西北守护神C4、魔鬼皇后A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4、三陈伐吴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1、嵇康之死B4、孙皓投降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2、三国时代的结束A5、过于优秀的弟弟A2、三国时代的结束A2、在乱世中崛起B4、孙皓投降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C5、过于优秀的弟弟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5、贾南风的政变A5、贾南风的政变B4、含恨而死B1、重任在肩的大伯3 、西晋官职大展出B3、钟会邓艾之乱A5、流放A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3、自掘坟墓C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 、醉酒的阮籍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1、无人性的孙皓A
3、贾家党三巨头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 、决裂3、虚无之初——玄学的产生3 、新新人类阮咸2 、最后的平民一品A2、三国时代的结束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1 、天命和正统6、 失败的道德改革6、杨家党的兴起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7、贾家党的反击A序言1、嵇康之死A5、西北守护神C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1、无人性的孙皓A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1、曹髦之死4、夫妻双进鬼门关2 、以德服人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2、如愿以偿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伟大的全才A4、伟大的羊祜1、刀枪入库、马放南山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3、贾充的谢幕A5、西北守护神B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3、伟大的全才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5、西北守护神C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2 、以德服人A6、接过爸爸的旗帜4、高平陵政变A2 、以德服人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5、过于优秀的弟弟A1、千年鲜卑人C4、含恨而死A5、流放B2、司马师的大屠杀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4、去留之争C4、含恨而死C4、高平陵政变C3 、西晋官职大展出A5、贾南风的政变C4、去留之争D1 低能儿?幸运儿?5、西北守护神C4、魔鬼皇后A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4、三陈伐吴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1、嵇康之死B4、孙皓投降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2、三国时代的结束A5、过于优秀的弟弟A2、三国时代的结束A2、在乱世中崛起B4、孙皓投降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C5、过于优秀的弟弟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5、贾南风的政变A5、贾南风的政变B4、含恨而死B1、重任在肩的大伯3 、西晋官职大展出B3、钟会邓艾之乱A5、流放A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3、自掘坟墓C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 、醉酒的阮籍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1、无人性的孙皓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