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

令狐愚有个得力干将叫杨康,当初令狐愚和王凌密谋的很多事情,他都知道。令狐愚死了以后,杨康找关系去司徒府当差,就到了首都洛阳。这位老兄到了洛阳以后,经常暴露前任领导令狐愚的隐私,其中就包括令狐愚和王凌的那当子好事。这种消息,当然很快就传到了司马懿的耳朵里,而王凌当然毫不知情,仍在积极的独自进行着他的宏伟计划。

公元251年4月,王凌得到情报:东吴帝国计划利用河水淹地,来阻断魏军南下的道路,于是他决定马上利用这个消息,上报皇帝请求攻击东吴帝国,并下令自己的部队全体动员,打算趁乱起兵、另立中央。司马懿这边当然早已经知道了王凌的打算,他利用皇帝曹芳的名义给王凌下诏,不许王凌动用军队。

但王凌这里却等不及了。他不顾皇帝的命令,仍然派部将杨弘去联络接替令狐愚任兖州刺史的黄华,请黄华和自己一起出兵。王凌这里还在美滋滋等着好消息,可是杨弘到了黄华那里,却和黄华一起给司马懿写了封信,把王凌的计划一清二楚的全告诉了司马懿。

司马懿早就等着这一天,接到告密信后,他立刻亲自带领早已准备就绪的精锐部队火速赶往扬州(淮河流域),一面让皇帝曹芳给王凌发出赦免诏书,就让王凌的儿子王广带着赦免书,送给他的老爹,同时又以自己私人的名义给王凌写了一封信,又是安慰又是理解。王凌这边还正在读着司马懿的慰问信,而司马懿的大军已经到达离王凌驻地寿春二百多公里外的百尺(河南睢阳东南)。

王凌这才感觉到害怕,因为他确实想不到老而不死的司马懿办事这么利索。寻思着实在不一定打得过司马懿,王凌就撇下部队,自个儿弄了艘小船去见司马懿,同时又让手下带上印章去向司马懿求情。刚一上路,王凌就马上拿条绳子把自己绑了,表示自己认罪伏法,司马懿知道以后,马上叫人代表皇帝给王凌松开绳子。王凌一看皇帝先前已经有赦免令了,司马懿又这么厚道,就认为自己应该没多大危险了,继续往北走去见司马懿。等到了淮河边儿上司马懿的驻地,离司马懿的船已经不到百米,王凌却发现前面全是军队,这才觉得不太对劲,就远远的对司马懿喊:“你写了几个字我就来了,用得着带这么多军队吗?”司马懿也远远的喊:“我带军队,正因为你不是写几个字就能来的人。”

王凌感到脊背一阵发冷。他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司马懿先前的好言好语,只是为了把他骗来。

“司马懿,你骗我!”

司马懿冷笑一声:“我宁肯骗你,也不能骗国家!”

鱼已入网,自然是受人摆布,司马懿命人把王凌捆绑结实,派六百人把他先行押往洛阳。王凌为了试探司马懿将会对他如何处置,就写信请司马懿给自己几个钉棺材的铁钉,司马懿叫人如数发给他。拿到了棺材钉的王凌,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公元251年5月10日,王凌在走到项县(河南项县),服毒自杀,享年78岁。临死前,他对陪着他一起走的属官说:“我年近八十,这条老命和一世声名,全都毁啦!”

与此同时,司马懿的部队已经开进王凌的老巢寿春,曾经和王凌一起谋划另立中央的人,纷纷向司马懿自首。而司马懿的选择是:只要和王凌有瓜葛的所有官员,一律灭绝三族,并且把已经死掉的王凌、令狐愚的尸首从棺材里面拉出来暴晒三天,把棺材里面的东西和尸体上的衣服堆在一起一把火烧光,再把尸首光着身子埋掉。

当初泄露了王凌计划的杨康,对他原来的同事们穷追猛打,挨个揭发检举,唯恐漏掉一个。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单固的,曾经和杨康一起共事、同样也都是令狐愚的亲信。司马懿根据杨康的指引叫来单固,问他令狐愚是不是参加了谋反,而单固一口否认。可是,杨康提供的谋反名单当中,单固榜上有名,司马懿就马上把单固和他的家属全部逮捕起来,送到廷尉(司法部)监狱,审讯的法官列出了几十项证据,证明单固曾经参与王凌的计划,而单固仍然一口否认。

最后,司马懿叫来杨康和单固当面对质,单固无法反驳,大骂杨康:“老奴才,你出卖上司,又害我全家,你以为你就能活得了吗?”而从早到晚都想着告密以后能够荣华富贵的杨康,却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自己也曾经是参与者。司马懿在深入调查之后,突然发现这个告密的杨康屁股也同样不干净,所以他给杨康的待遇就是:和单固一起押往刑场砍头。看到了杨康的单固,不禁仰天大笑:“奴才,你早该有这样的报应,看你死了以后到阴曹地府,有什么脸去见王大人!”

王凌在洛阳的家人,也全部惨遭杀害。根据《通鉴补》记载,王凌失败以后,王广也被绑了个结结实实的去见司马懿。司马懿知道王广并不同意王凌起兵,所以见了他以后,慢慢悠悠的说:“要是你们家老爷子听你的话,也不至于有今天啊!”王广却神情严肃的说:“我父亲不是谋反,我之所以劝他不要起兵,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父亲不听我的话操之过急,所以才失败。我父亲是司马大人您的乱臣贼子,但却是曹魏帝国的忠臣,可我王广却是我父亲的乱臣贼子,认贼作父求活命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说完,王广夺过别人手里的刀,自杀身亡。

王凌的小儿子王明山,在王凌的几个儿子里最出名,他不仅多才多艺,功夫也十分了得。王凌全家被抓的时候,他逃了出去,后来就想逃回老家,在途中,追兵发现了他,就拼命的追,王明山跑着跑着,看到一棵树上落着一只鸟,拿出弹弓,随手一射,鸟就落到了地上,追兵一看他这么厉害,都不敢再追。王明山后来跑到了亲戚家,可是那个亲戚怕事儿,就向官府告了密,结果,王明山也被抓获,最后被处死了。

公元251年6月,在处理完参与王凌和令狐愚计划的所有官员之后,司马懿以皇帝的名义,逼迫参与王凌事件的楚王曹彪自杀,同时为了防止类似事件重演,命令把原来分散在各地的亲王们,一律软禁在黄河以北第一重镇邺城,严禁他们和外界有任何来往,从此,曹魏帝国皇族全数被司马家族控制。

这是一次残酷的屠杀。数以千计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们,被毫不犹豫的处死。而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司马懿,利用这次机会,更加牢固的把曹魏帝国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后人对王凌的这次叛乱,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另立中央,有的却认为他是曹魏帝国的第一忠臣,有的认为他这次自立过于仓促,有的却认为其实是因为这次行动太宏大,难免百密一疏。

以我个人观点来看,王凌绝对是个忠臣,而且还是曹魏帝国后期的头等忠臣。密谋反对司马懿的时候,他已经年近八十岁,在那个年代,就是不服毒自杀,也没有几年可活了,以这种状态,却说他还有什么野心,实在难以理解,即使他冒着全家死光光的危险干掉了司马懿,他又能享受几年头等权臣的好日子呢?野心家都是权衡利益的高手,以王凌的条件,却要去做另立皇帝的大事,实在是太不值得冒险,任何有点儿头脑的人,哪怕他是想要当皇帝的野心家,在这个年龄、在这种形势下,都会选择认输服软、安度晚年,然而王凌却不顾一切的要挑战司马懿,这就只能用感情而不是理智去解释,除了赤诚的忠心,没有任何理由能让他这么做。

Www •ttКan •Сo

而在王凌起兵是不是孤注一掷这个问题上,如果经过仔细琢磨,我们就会发现,王凌起兵的背后,不仅仅是王凌、令狐愚、曹彪三个人的一场太不小心的谋反这么简单。除了令狐愚,王凌的潜在盟友,其实遍布整个曹魏帝国。

镇守大西北的一个老将郭淮,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也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从曹操时代就崭露头角的、一直带兵打仗的老将。郭淮的老婆是谁呢?是王凌的妹妹,所以郭淮见了王凌的面,还要叫一声哥。对于司马懿这样的政治老手来说,在夺权以后,一丝一毫的不稳定因素,都是绝对不可以有的,他让郭淮去长安,是因为他的威名、智谋足以同时抵挡蜀汉和安抚西北少数民族,足以独当一面,自己的亲信当中,还没有人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派郭淮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但是,司马懿也知道郭淮并不一定完全拥护自己,所以在他到大西北上任的同时,又给他加派了一个陈泰做刺史。陈泰是谁呢?他是陈群的儿子,自小就和司马师、司马昭关系很铁,而且在司马懿政变的时候,陈泰还劝曹爽投降,从感情上和实际举动上来说,陈泰当然比郭淮更靠得住,他还能起到监视郭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大西北的部队就被分割给了两个人统领,两个人同时叛变的可能性,比一个人就小很多了。

在王凌事件爆发以后,郭淮的老婆、也就是王凌的妹妹也自然不能幸免,司马懿派出的御史很快就到了郭淮家里,要把他老婆绑走,准备杀掉。郭淮在西部呆了这么多年,亲信旧将、各族好友无数,一听说要郭淮的老婆要遭殃,一下子就围拢过来几千个人,甚至还有都求御史不要带走王女士,然而,司马懿的命令实在难以违背,御史还是把王女士带走了。御史前脚一走,这几千个兄弟一起跑到郭淮那里,请求出兵,把王女士劫回来,在古代,抢劫朝廷钦点囚犯,就是造反,郭淮寻思着自己一世英名,到头来却要落得个谋反的名声,一时间下不了决心。然而,郭淮的五个儿子也一起跪到郭淮跟前,不断的痛哭哀求,头都磕出血来,最终,郭淮实在不忍心眼睁睁的看着妻子无辜被杀,终于同意人们去救王女士。

有了郭淮的命令,人们自然一拥而去,硬是把王夫人抢了过来,御史面对这么一群武士,自然不敢硬对着干,只好回洛阳去跟司马懿汇报。御史前脚刚走,郭淮的信后脚就到了司马懿的手里,郭淮在信里说:“五个儿子爱他们的母亲,就是献出性命都在所不辞,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五个儿子也就都活不下去了,我郭淮也就活不下去了。我这次放纵属下去抢我夫人,确实是违法,我愿意认罪伏法,接收处罚。”

郭淮反抗得如此激烈,连司马懿都没有想到,他之所以敢派御史去抓王夫人,就是认为郭淮会服软,可是郭淮并没有服软,而且他一句话,就能说动一支部队为他抗旨,这种实力,是绝对不能硬碰硬的,搞不好,就会是一次大西北各族的联合兵变。在郭淮实力的逼迫下,司马懿选择了宽恕,郭淮本来足以构成谋反的行为,居然就此轻松化解了。不过,宽恕并不等于谅解,但即使不原谅,司马懿再也不敢玩儿什么调郭淮回洛阳的老招数了,从此以后,郭淮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长安。

除了郭淮,在王凌政变前夕,当时的封疆大吏,还有最起码两个是曹爽的亲信,王凌的副手、扬州刺史诸葛诞、豫州刺史毌丘俭,都在王凌死后先后起兵反对司马家族。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他们是曹爽的亲信,但这并不能说他们之间就亲密无间,毌丘俭、诸葛诞后来反对司马家族,并不代表着他们现在就会跟着王凌起兵。但是,王凌起兵的时间越长,各路摇摆不定的地方长官,像郭淮、毌丘俭、诸葛诞这些人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才是王凌起兵事件最大的危险性,如果不是司马懿下手太快太猛,让所有人都手足无措,鹿死谁手,还真是不一定。

但司马懿毕竟是司马懿,他不会让王凌的谋划得逞,他的当机立断、他的动如雷霆,最终让他取得了胜利。不过,这样的折腾,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毕竟太苛刻了,在回到首都洛阳之后,筋疲力尽的司马懿病倒了。

关于司马懿此次的病因,西晋人干宝写的《晋记》里有一个传说:王凌走到河南项县的时候,路过已经死去的曹魏帝国名将贾逵的庙,就向贾逵的塑像大喊:“贾大人,我王凌这颗心,到死都忠于国家,只有你知道啊!”司马懿回到洛阳,就梦到了王凌和贾逵的鬼魂向他索命,结果就被生生的吓死了。

鬼神之类的传说,当然只能是当做热闹看了,但司马懿这一回,却是真的一病不起了。

公元251年8月5日,曹魏帝国太傅司马懿去世,享年72岁,和王凌服毒自杀的时间,仅仅差了不到三个月。

2、三国时代的结束A4、去留之争C序言3、永远的遗憾A1、千年鲜卑人B3 、新新人类阮咸4 、酒神刘伶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2 、醉酒的阮籍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4、魔鬼皇后A5、贾南风的政变A3、王濬!前进!A6、接过爸爸的旗帜3、绝代谋臣之路B4、去留之争C5、贾南风的政变B1、遥远的过去5、西北守护神C3、贾充的谢幕A4、含恨而死B3、钟会邓艾之乱C3、钟会邓艾之乱C4、含恨而死D1、千年鲜卑人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1 、伪善系统的崩溃2、司马师的大屠杀A1、千年鲜卑人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1、导火索——封王归国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1、千年鲜卑人B3、王濬!前进!B2 、最后的平民一品D2、三国时代的结束B1 、伪善系统的崩溃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2 、以德服人A3 、决裂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3、废立大权B2、在乱世中崛起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4、含恨而死D1、重任在肩的大伯5、西北守护神C1、刀枪入库、马放南山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3、绝代谋臣之路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3、自掘坟墓A5、西北守护神A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2、三国时代的结束A5、流放C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2 、最后的平民一品C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5、过于优秀的弟弟C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3 、西晋官职大展出B4、去留之争A3、王濬!前进!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B5、贾南风的政变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1、千年鲜卑人C5、西北守护神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2、艰难幸运高官路B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3、钟会邓艾之乱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三陈伐吴5、贾南风的政变A4、孙皓投降A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3 、西晋官职大展出C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 、西晋官职大展出A3、千年西北血泪史C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6、杨家党的兴起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6、接过爸爸的旗帜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B3、自掘坟墓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
2、三国时代的结束A4、去留之争C序言3、永远的遗憾A1、千年鲜卑人B3 、新新人类阮咸4 、酒神刘伶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2 、醉酒的阮籍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4、魔鬼皇后A5、贾南风的政变A3、王濬!前进!A6、接过爸爸的旗帜3、绝代谋臣之路B4、去留之争C5、贾南风的政变B1、遥远的过去5、西北守护神C3、贾充的谢幕A4、含恨而死B3、钟会邓艾之乱C3、钟会邓艾之乱C4、含恨而死D1、千年鲜卑人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1 、伪善系统的崩溃2、司马师的大屠杀A1、千年鲜卑人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1、导火索——封王归国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1、千年鲜卑人B3、王濬!前进!B2 、最后的平民一品D2、三国时代的结束B1 、伪善系统的崩溃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2 、以德服人A3 、决裂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3、废立大权B2、在乱世中崛起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4、含恨而死D1、重任在肩的大伯5、西北守护神C1、刀枪入库、马放南山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3、绝代谋臣之路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3、自掘坟墓A5、西北守护神A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2、三国时代的结束A5、流放C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2 、最后的平民一品C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5、过于优秀的弟弟C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3 、西晋官职大展出B4、去留之争A3、王濬!前进!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B5、贾南风的政变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1、千年鲜卑人C5、西北守护神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2、艰难幸运高官路B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3、钟会邓艾之乱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三陈伐吴5、贾南风的政变A4、孙皓投降A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3 、西晋官职大展出C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 、西晋官职大展出A3、千年西北血泪史C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6、杨家党的兴起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6、接过爸爸的旗帜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B3、自掘坟墓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