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B

首先我们要说,司马炎不是个傻子,从他夺取世子的过程和手腕上来看,他是一个精通政治的谋略高手,对于政治规则和权力分配有着比较高深的理解,排除他登基后脑子突然进水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断定他不会傻到连如此大肆重用王室的害处都看不出来。

他之所以这样大肆分封同姓亲王,是有着深刻背景的,是命中注定的,即使换了个家族,不姓司马而姓司驴,在当时也还是要实行这种制度。

大家不要忘了,组成西晋王朝的核心阶层是什么呢——士族。

如果猛的一看,处于贵族时代的西汉初期和处于士族时代的西晋初期的封王,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于是很多学者指出,西晋初期的封王简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西汉初期刘邦的大量封同姓王国,和司马炎大量封同姓王国,从性质上来说,绝对是不一样的,司马炎的封王,是一种历史进步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士族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家族政治,说白了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国家权力都被士家大族瓜分。在地方上,一般都有几个大姓世代把持那里的官职。在中央,也是有从地方上选举上来的多个庞大的巨人家族共同撑起国家,皇族也只不过是这些巨人家族其中的一个,充其量算是这些巨人家族的盟主,如果其它的巨人家族反对皇族,皇族也不太好使。

可是,皇族毕竟是国家名义上的第一家族,在正常情况下,他的家族必须要掌握最高权力,说到底就是对所有领地的军事控制权,让亲王们率领部队驻扎在各个重要地方,实际上就是为了得到这种军事控制权。在这种前提下,司马家族就必须保持自己作为第一家族的绝对优越性,所以用自己家族的亲王去保持对重要地区的占领,当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了。这里还有一个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问题,司马炎建国之初封的那些亲王们,其实绝大多数并没有什么实权,根本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是钱多粮多兵也多。

这些亲王们在被司马炎封了领地之后,虽然表面光鲜,但是也和过去曹魏帝国的亲王们一样,几乎全都留在首都洛阳,并没有到封国去,后来热门常说的西晋亲王也带兵,这个时候根本只能是美好的幻想;而各个封国的机构和官署,还是由内史(封地最高行政长官)管理,在以后的十来年,这些封国的机构都远远没有齐备,而且担任亲王手下官员的,往往不是士族成员,因为他们根本不屑于到亲王那里去当部属;而所谓的封国士兵,更是老弱病残,打起仗来根本不行,也就是充当一下看家护院的职业保安队伍。

当然,这时也有四位亲王真正作为带兵将领镇守一方,但那是因为他们同时兼任都督(军区司令),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亲王。这四位带兵的亲王分别是:都督雍凉军事(西北军区总司令)、扶风王司马亮,守卫邺城的济南王司马遂,都督豫州军事(中原军区司令)、汝阴王司马骏,都督兖州军事(黄河中下游南岸军区司令)的琅邪王司马伷。

各位就可以看出来了,虽然那么多司马亲王,只有4个有兵权。不过,这4位王爷们守卫的地方,可都是当时最重要的地区,比如司马亮的司令部就是西都长安;豫州军区的司令部就是陪都许昌;邺城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成为黄河以北第一都市,而且它在曹操时代,就是全国最大的兵站;兖州虽然没有这种一级城市,但它是连接首都洛阳和邺城、许昌的交通枢纽。这4位亲王,连同洛阳的皇帝司马炎,牢牢把持了西晋王朝的最核心地带。

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到西晋灭亡,司马家族的成员都担任着半数以上省份的军区司令,这种第一家族带强兵的情况,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而且像司隶、雍州、豫州、邺城这些最重要的地区,几乎从来没有外姓人担任过都督(军区司令)、刺史(省长),历任军政长官都是司马家的人。

其实我更要告诉大家的是,不仅仅是西晋王朝,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士族时代里,除了东晋皇室几乎成为象征,其它所有士族政权,实行的都是这种皇族王爷带领重兵的制度。这就是说,亲王带重兵不只是西晋王朝的特色,而是整个士族时代的特色。在西晋灭亡的百年以后,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都实行的是皇族带重兵的制度。这样看来,士族时代各个王朝的皇帝们并不是脑子集体进水,它是历史发展到士族时代所特有的现象。

但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士族政治结构极端的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同姓相残、或者是异性崛起的场面。因为对于皇族来说,哪一个都有资格做皇帝,所以,这种特别注重个人或者家族的政治特色,使得包括西晋王朝在内的整个士族时代的各个国家,从一开始内部就很不稳定,往往因为一个或者几个人的原因,就可能兴旺、衰败、甚至立刻灭亡。

包括西晋王朝在内的整个士族时代的所有国家,他们又依靠家族政治、又受到家族政治的毒害,因为家族政治而兴旺,又因为家族政治被另一个家族所取代,所以整个士族时代,都是政变、战乱接连不断,西晋王朝就是纯粹的家族政治的第一个牺牲品。当然,在这个时候说这些还早,因为这个庞大的王朝,才刚刚建立呢。

1 、短暂的蜜月时期4 、酒神刘伶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永远的遗憾B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1、嵇康之死B3 、决裂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3、自掘坟墓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5、贾南风的政变B3、自掘坟墓A3、千年西北血泪史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6、杨家党的兴起B3、钟会邓艾之乱C1、无人性的孙皓A5、西北守护神A4、去留之争E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5、贾南风的政变B3、自掘坟墓B4、魔鬼皇后A4、孙皓投降A3 、决裂2 、醉酒的阮籍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5、西北守护神C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艰难幸运高官路B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3、永远的遗憾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6、 失败的道德改革3、自掘坟墓C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6、 失败的道德改革7、贾家党的反击B2、司马师的大屠杀A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3、王濬!前进!A3、贾充的谢幕A2 、醉酒的阮籍A3、伟大的全才B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A5、西北守护神B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7、贾家党的反击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3、千年西北血泪史C6、接过爸爸的旗帜4、含恨而死A2、在乱世中崛起B3、贾充的谢幕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5、举国欢庆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4、三陈伐吴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4、含恨而死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B3、永远的遗憾B2 、醉酒的阮籍A1、嵇康之死A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2 、司马炎的禅让7、贾家党的反击A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1、嵇康之死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1、曹髦之死4、去留之争D3、永远的遗憾A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
1 、短暂的蜜月时期4 、酒神刘伶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永远的遗憾B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1、嵇康之死B3 、决裂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3、自掘坟墓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5、贾南风的政变B3、自掘坟墓A3、千年西北血泪史A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6、杨家党的兴起B3、钟会邓艾之乱C1、无人性的孙皓A5、西北守护神A4、去留之争E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5、贾南风的政变B3、自掘坟墓B4、魔鬼皇后A4、孙皓投降A3 、决裂2 、醉酒的阮籍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5、西北守护神C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2、艰难幸运高官路B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3、永远的遗憾A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A6、 失败的道德改革3、自掘坟墓C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B6、 失败的道德改革7、贾家党的反击B2、司马师的大屠杀A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5、盖棺定论——败家的开国皇帝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A3、王濬!前进!A3、贾充的谢幕A2 、醉酒的阮籍A3、伟大的全才B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A5、西北守护神B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7、贾家党的反击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3、千年西北血泪史C6、接过爸爸的旗帜4、含恨而死A2、在乱世中崛起B3、贾充的谢幕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B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5、举国欢庆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4、三陈伐吴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4、含恨而死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B3、永远的遗憾B2 、醉酒的阮籍A1、嵇康之死A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2 、司马炎的禅让7、贾家党的反击A5 、搞定老爸和他的亲信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1、嵇康之死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1、曹髦之死4、去留之争D3、永远的遗憾A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