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

司隶校尉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纠察首都地区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司马炎把这个官职交给刘毅,绝对是给他最大的鼓励。事实上,刘毅一点儿都没让司马炎失望,他一上任,就开始向不法的权贵们宣战,像何曾、羊琇这样的顶级人物,都逃不过他的弹劾,许多中低级官员,知道难逃制裁,干脆主动辞职逃走了。更牛的是,连皇太子司马衷,刘毅也照搞不误。有一次,司马衷进入皇宫东掖门,没有按照规定静音,一路鸣锣开道就闯了进来,刘毅知道以后,立刻跑了过去,硬是把司马衷的车驾给拦了下来,直到刘毅告到司马炎那里,司马炎下诏赦免了司马衷的罪过,这位太子爷才算进了皇宫。就这样,原本在洛阳城里嚣张跋扈的各路神仙,被刘毅彻底镇住,从此连大气都不敢喘,洛阳城里,再也没有什么强买强卖、招摇过市、横行不法的事情发生了。

在担任司隶校尉六年之后,刘毅升任尚书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就在他上任不久的284年1月4日,武库(中央军械库)的水井里,突然发现了两条体型很大的蛇形不明生物,当时人们一致断定那时传说中的青龙。这龙从来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凡夫俗子一辈子都见不到一回的,这会突然在首都出现,自然是爆炸性新闻,连司马炎被去仔细看了个究竟。司马炎和大臣们一致认为,青龙出现在首都,一定是上天显灵,对自己政绩的认可。

就在大家要举行仪式庆祝的时候,刘毅给司马炎写了封信,说龙不在天上出现,反而困在井里,不是好兆头,而且以前也没有因为看见龙而庆祝的先例。司马炎本来兴冲冲的,被刘毅这么一说,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取消了本来应该是大肆歌功颂德的庆功宴。

可是刘毅这一封信,又给早就看他不顺眼的人抓住了把柄。正巧,过了几天,首都上空突然阴云密布,同在国务院的一位处长刘汉,立刻拉了一帮人向司马炎反映,说青龙出现本来是西晋王朝千秋万世的象征,刘毅偏说不是好兆头,诅咒国家领袖、宣扬反动言论,惹得老天爷不高兴,所以最近才愁云惨淡,应该立刻把刘毅杀头,给老天爷谢罪。好在司马炎了解刘毅,也不是太相信非要杀了刘毅天气才能好转,就没有听从。

过了段时间,刚刚好转不久的天气又是阴云密布,刘毅也给司马炎写了封信说:“阴天愁云不散的原因,正是因为奸佞的马屁精围绕在皇帝身边不肯散去,该杀却不杀。”

这就是刘毅,嫉恶如仇、直言不讳。只要是他认为不对的事情,他就要说,只要是他认为不正经的人,他就要管。

如果各位觉得刘毅只是一位敢于直言的忠臣,那您就小看他了。和以往只知道惩奸除恶的那些忠臣不一样,刘毅看到了西晋王朝之所以这么腐朽糜烂的核心原因,他明白了西晋之前、乃至西晋之后许许多多所谓的忠臣都没能明白的一个道理:人只是制度的产物,罪恶的制度,是所有罪恶之源。西晋的罪恶之源,正是实行了半个多世纪、保证士族升官发财特权、强烈排斥其它阶层的官员选举制度——九品中正制。

这个时候的刘毅,已经是将近七十岁的高龄,他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经历,都浓缩成了一封信交给司马炎,信的内容,就是请求司马炎废除九品中正制:

“现在的中正,以及评选人才的九个等级,早已经失去当初设立的本意,实际上早已经是想要就高、想低就低,全看中正搞不高兴。别人的前途荣辱,全部掌握在他们手里,权力好像皇帝,权势更超过国家。从公家的角度讲,中正随意评价人才,不用担心为失职负责,而从私人的角度讲,中正揭发被人的隐私,也丝毫没有顾及。其实这么做,只是用尽心机去追求自己的私利,清廉谦让的美德消失,争斗拆台的风气盛行,我个人认为,这简直是国家的耻辱。

中正的设立,对国家至少造成八种伤害:

第一,九品中正制评价的品级高低,全看当事人的背景大小,是非黑白,只看当事人的官位高低。同一个人,在几天之内,评价就会完全不同,最终的结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第二,设立省级的大中正,本来应该尊重当地人的意见,可是现在由政府直接任命,使得当地人一片怨恨,甚至让朝廷高官之间也互相仇恨。

第三,原来订立的九个品级,本来是认为人们的才干和品德各有差别,而年龄资历也有高低而已,想不到闹到今天,优劣高低,正好颠倒。

第四,皇上您制定法律对善恶进行奖惩,可是唯独没有给负责选拔官员的中正制定规矩。于是,中正就肆无忌惮,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受到不公待遇的人白白受屈,却上告无门,只能忍辱终生。

第五,一省一市的人才,多到成千上万,有的搬家,有的在别处谋生,中正们连他们的面都没有见过,又怎么能了解他们到底有什么才能呢?可是,中正们无论知道不知道,仍然是给人下评语。这样一来,夸一个人的话都是来自官员口中,损一个人的话全来自街头巷尾。中正全靠自己的判断当然了解太少,听小道儿上的传言又不靠谱,这就更谈不上公平了。

第六,政府选拔人才,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治理百姓。可是今天的实际情形是,轻视真抓实干,重视高谈阔论,助长浮华虚无的社会风气,废除以事实作为根据的考察规则。努力做事的官员,反而被中止评为下等,混事儿的官员,却被评为上等。

第七,人和人不同,所以处理事情的方法也不一样。如今这些一概不论,只用品级选人,品级高的人能力不高,能力高的品级又不高,于是品级和实际能力根本就不一致。

第八,现在的九品分级,列为下品的,并不能说他就不行,列为上品的,也并不能说他就行,其实只是按照中正的心意,喜欢的就评为上品,不喜欢就评为下品,一味培植私人势力。于是,人们都把份内工作都抛到脑后,全心全意去钻营关系。

由此看来,选拔官员的人虽然叫“中正”,其实却是又歪又斜,对人们有九等评价,对国家却有八种伤害。从古至今,最大的失策,莫过于实行九品中正。所以我认为,应该废除罪恶的九品中正制,重新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

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5、过于优秀的弟弟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A1 、伪善系统的崩溃6、 失败的道德改革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1 、短暂的蜜月时期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3 、决裂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4、孙皓投降A2 、司马炎的禅让5、贾南风的政变C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3、废立大权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3、绝代谋臣之路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千年西北血泪史A5、贾南风的政变A1 低能儿?幸运儿?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绝代谋臣之路A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2、司马师的大屠杀B3、千年西北血泪史C3 、西晋官职大展出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2 、以德服人A1、无人性的孙皓B1、千年鲜卑人C2、在乱世中崛起A4 、酒神刘伶2 、最后的平民一品D1、灭吴战争的迷雾1 、天命和正统2 、司马炎的禅让5、清谈误国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3 、西晋官职大展出B3、绝代谋臣之路A3 、决裂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3、永远的遗憾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5、流放A3、贾充的谢幕B1、嵇康之死B5、流放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虚无之初——玄学的产生5、贾南风的政变C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4、去留之争A3、绝代谋臣之路B3、绝代谋臣之路A1 、天命和正统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7、贾家党的反击A4、三陈伐吴1、嵇康之死A1 、伪善系统的崩溃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1、重任在肩的大伯5、西北守护神B2、如愿以偿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2 、醉酒的阮籍A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3 、西晋官职大展出B3、伟大的全才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6、杨家党的兴起B1、无人性的孙皓A2 、最后的平民一品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4、高平陵政变C1 、短暂的蜜月时期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
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5、过于优秀的弟弟B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A1 、伪善系统的崩溃6、 失败的道德改革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1 、短暂的蜜月时期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3 、决裂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4、孙皓投降A2 、司马炎的禅让5、贾南风的政变C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6、计划外的辅政大臣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3、废立大权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3、绝代谋臣之路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千年西北血泪史A5、贾南风的政变A1 低能儿?幸运儿?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2、损兵折将——曹爽出征3、绝代谋臣之路A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2、司马师的大屠杀B3、千年西北血泪史C3 、西晋官职大展出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2 、以德服人A1、无人性的孙皓B1、千年鲜卑人C2、在乱世中崛起A4 、酒神刘伶2 、最后的平民一品D1、灭吴战争的迷雾1 、天命和正统2 、司马炎的禅让5、清谈误国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3 、西晋官职大展出B3、绝代谋臣之路A3 、决裂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3、永远的遗憾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5、流放A3、贾充的谢幕B1、嵇康之死B5、流放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虚无之初——玄学的产生5、贾南风的政变C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A4、去留之争A3、绝代谋臣之路B3、绝代谋臣之路A1 、天命和正统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7、贾家党的反击A4、三陈伐吴1、嵇康之死A1 、伪善系统的崩溃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1、重任在肩的大伯5、西北守护神B2、如愿以偿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2 、醉酒的阮籍A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3 、西晋官职大展出B3、伟大的全才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6、杨家党的兴起B1、无人性的孙皓A2 、最后的平民一品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4、高平陵政变C1 、短暂的蜜月时期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