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才兼备的帅哥A

西陵(湖北宜昌)之战,是西晋和东吴帝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是羊祜(护)永远也忘不了的痛。

因为羊祜是此次战争的总指挥,拿8万人打3万人,居然都打输了,而且连步阐一条人命都没救回来。羊祜确实难逃责任,被司马炎从车骑将军降为平南将军,说白了就是从上将降成了中将,很灰黄。

但这并不会影响羊祜效忠西晋的忠心和消灭东吴的决心,也并不能影响他在西晋王朝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羊祜是个有门第、有能力、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可能带领大家消灭东吴,一次失败,并不能改变这个必然。下面,就让我们从羊祜的童年说起,从半个世纪之前,开始走进这个司马炎时代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人(山东莱芜),出身于名门望族山东羊氏。我们以前就说过,山东羊氏是个非常显赫的家族,从羊祜往上数九辈人,家族中一直都有人担任二千石(部长级)的大官。按照《晋书》记载,羊祜的爷爷羊续过在东汉末年的南阳太守(河南南阳),爸爸羊衜(道)当过曹魏帝国时期的上党太守(山西长治北)。

但是有的学者也指出,《晋书》里关于羊祜的爸爸是羊衜的记载,很可能是错误的,羊祜的爸爸并不是羊衜。根据《三国志》记载,羊衜是南阳(河南南阳)人,他给孙权的第一个太子孙登当过属下,后来担任的是东吴帝国的桂阳太守(湖南郴州),和曹魏帝国以及西晋王朝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那也就根本不可能是羊祜的爸爸。《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人陈寿,而《晋书》的编者都是唐朝人,要是这么说的话,《三国志》几乎就是西晋王朝的当代著作,它的可信度,应当说是无可质疑的。

于是,就出现了两种可能:一是羊祜的爸爸确实叫羊衜,和东吴帝国的那个羊衜正好重名儿;二是羊祜的爸爸确实不是羊衜。

羊祜后来是司马昭、司马炎时代的顶级重臣之一,这么硬气的一个人,居然连爸爸是谁都不大清楚,在那个以爷爷爸爸论英雄的年代,这简直不可想象的。于是,羊祜的出身,就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不过我宁肯相信,三国时代有两个羊衜,毕竟当时重名重姓的现象还是很多的。

羊衜一共娶过两个老婆,第一个是东汉大名士孔融的女儿,但是这位孔女士很短命,刚给羊衜生下一个儿子羊发就去世了,留下一对父子。为了继续幸福的生活,羊衜又迎娶了东汉国宝级儒家学者蔡邕的一个女儿,蔡邕学富五车,他的儿女都非常有学问,其中一个女儿蔡琰(言),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羊祜的母亲蔡女士虽然没有她的姐妹那么知名,但也是个非常知书达理的女人,她嫁给羊衜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羊承。正在一家四口高高兴兴过日子的时候,孔女士剩下的儿子羊发和蔡女士的亲生儿子羊承同时得了急病,眼看两个小孩儿都要一命呜呼,蔡女士寻思着只能用尽全力保住一个。出人意料的是,蔡女士居然选择全力照料孔女士的儿子羊发,只有在羊发完全被照顾好以后,羊承才能得到亲生母亲的照料。结果,蔡女士亲生的儿子羊承夭折了,而和蔡女士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羊发活了下来,后来长大成人,组成家族,还生了三个孩子。

蔡女士的做法,其实是在严格的执行儒家伦理道德。从儒家伦理上说,孔女士是羊衜的第一个妻子,她就是正室,而孔女士唯一的儿子羊发就是嫡长子,而嫡长子大宗,在儒家认为,只有大宗才是纯正的后代。丈夫是妻子的一切,儒家认可的一个合格的妻子,眼里只有丈夫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蔡女士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孔女士,她全心全意保全羊发,是为自己的丈夫保留大宗,保留儒家认为的他丈夫最纯正的血统。

蔡女士的行为,放到今天来说,都是值得万分尊敬的,这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原则,当然我们今天再也不能提倡这种比较极端的行为方式,但是这种精神,却值得学习。古今中外,没有几个母亲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因为这一件事,使得蔡女士在当时数以万计的大族女士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时代儒家传统女性的杰出代表。

蔡女士的精神同样让丈夫羊衜万分钦佩和感动。虽然痛失爱子,但是这位杰出的女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丈夫数以百倍的尊敬和宠爱,不久,蔡女士就先后生下女儿羊徽瑜和羊祜。羊徽瑜,后来就成了司马师的最后一个妻子,也就是司马炎的大妈。我们前面提到的帮助司马炎作弊的狗头军师羊琇,就是羊祜的堂兄弟,他们是一个爷爷。从辈分上来讲,和羊琇一样,司马炎也要叫他一声叔叔。

羊祜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家庭,关于他的各种故事自然少不了,别说是成年以后,就是小时候,已经有好几个非常神乎其神的传说了。

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永远的遗憾A3、钟会邓艾之乱B4、高平陵政变B4、魔鬼皇后B1、无人性的孙皓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1、重任在肩的大伯3、伟大的全才A1、无人性的孙皓A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2、三国时代的结束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1、千年鲜卑人A4、魔鬼皇后B6、杨家党的兴起A2 、最后的平民一品D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1、曹髦之死4、高平陵政变B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1、重任在肩的大伯3、贾充的谢幕B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三陈伐吴1 、伪善系统的崩溃1、重任在肩的大伯7、贾家党的反击B2、在乱世中崛起B3、伟大的全才A3、伟大的全才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3、绝代谋臣之路B3、自掘坟墓A4、去留之争C3 、西晋官职大展出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3、永远的遗憾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4、去留之争A5、贾南风的政变C3、千年西北血泪史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3、永远的遗憾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2 、最后的平民一品B1、千年鲜卑人B3 、西晋官职大展出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1、无人性的孙皓A3 、西晋官职大展出A1、嵇康之死C2、如愿以偿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2、如愿以偿3、自掘坟墓C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5、过于优秀的弟弟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3、永远的遗憾A3、伟大的全才A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1、千年鲜卑人C1、无人性的孙皓B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B4、去留之争B3、王濬!前进!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C1、重任在肩的大伯4、三陈伐吴3、千年西北血泪史A2 、以德服人B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4、含恨而死C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3、钟会邓艾之乱C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3 、西晋官职大展出A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3 、决裂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3 、西晋官职大展出A2 、以德服人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1、曹髦之死4、夫妻双进鬼门关
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A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5 、家族臂膀、吝啬财奴、大臣首领3、永远的遗憾A3、钟会邓艾之乱B4、高平陵政变B4、魔鬼皇后B1、无人性的孙皓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1、重任在肩的大伯3、伟大的全才A1、无人性的孙皓A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B2、三国时代的结束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1、千年鲜卑人A4、魔鬼皇后B6、杨家党的兴起A2 、最后的平民一品D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1、曹髦之死4、高平陵政变B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1、重任在肩的大伯3、贾充的谢幕B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4、三陈伐吴1 、伪善系统的崩溃1、重任在肩的大伯7、贾家党的反击B2、在乱世中崛起B3、伟大的全才A3、伟大的全才B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3、绝代谋臣之路B3、自掘坟墓A4、去留之争C3 、西晋官职大展出C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B3、永远的遗憾A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4、去留之争A5、贾南风的政变C3、千年西北血泪史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3、永远的遗憾A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2 、最后的平民一品B1、千年鲜卑人B3 、西晋官职大展出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B1、无人性的孙皓A3 、西晋官职大展出A1、嵇康之死C2、如愿以偿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B2、如愿以偿3、自掘坟墓C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2、钟会、邓艾事件的影响A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5、过于优秀的弟弟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3、永远的遗憾A3、伟大的全才A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1、千年鲜卑人C1、无人性的孙皓B3、司马炎和他的小老婆B4、去留之争B3、王濬!前进!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C1、重任在肩的大伯4、三陈伐吴3、千年西北血泪史A2 、以德服人B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4、含恨而死C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3、钟会邓艾之乱C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6 、奢侈阴险的老牌儿重臣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3 、西晋官职大展出A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3 、决裂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6 、热心做官的贤人——山涛B3 、西晋官职大展出A2 、以德服人A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坏弟弟1、曹髦之死4、夫妻双进鬼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