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1)

要求邓小平复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邓小平终于复出。邓小平一出来,就朝“两个凡是”开了一炮。

邓小平成了中国的“焦点人物”

打倒,

大家喊声齐。

打倒,

惊恐吃不消。

打倒邓小平,

谁也弄不清。

打倒,

都拍手掌心。

这是流传在北京的一首歌谣。

所谓“打倒,大家喊声齐”,是指“文革”初期,在的领导下,打倒,那时人们听命于“伟大领袖”,所以“喊声齐”。

在打倒时,由于事件突然爆发,原本是“副统帅”、“接班人”的,在一夜之间成了“叛国投敌犯”,难怪老百姓“惊恐吃不消”。

至于“打倒邓小平”,真的“谁也弄不清”。

终于打倒了,老百姓个个“都拍手掌心”。

这首歌谣,生动地勾画出中国的老百姓经历四次政治大变动时的不同心态。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那位“谁也弄不清”为什么会被打倒的邓小平,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焦点人物”。

千千万万人的目光,注视着邓小平;千千万万人期望着,邓小平早日复出。邓小平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充满奇迹的人物。

早在1933年,在江西中央苏区,中央“左”派们发动对的批判,涉及支持的邓小平。邓小平被称为“毛派”的头子,即“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后来,在1935年1月初,邓小平复出,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并出席了遵义会议。

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指责为“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邓小平在1966年12月14日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之后,第二次被打倒。然而,他又在1973年4月12日奇迹般出现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欢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他成功地第二次复出。

接着,在1976年4月的“事件”中,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所发动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一直持续到粉碎“四人帮”之后。

邓小平会不会、能不能第三次重新站起来呢?

就在刚刚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第六天,亦即1976年10月12日,叶剑英派他的儿子叶选宁到北京东城富强胡同六号胡耀邦家中看望。

胡耀邦对叶选宁说:“祝贺你爸爸同华主席他们一道,为我们的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接着,胡耀邦说道:“现在我们党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

什么是人心呢?胡耀邦请叶选宁捎三句话给叶剑英。这三句话是:

一句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二句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

三句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胡耀邦对叶选宁说:“务必请你把我的话带给你爸爸。”

胡耀邦又问叶选宁道:“你能见到华主席吗?如果你能够见到华主席,请你把‘中兴伟业,人心为上’这句话转告给他。”

胡耀邦告诉叶选宁,他跟华国锋很熟,曾在湖南一起共事一年半,所以他请叶选宁把话捎给华国锋。

叶剑英是邓小平坚定的老战友。就在刚刚粉碎“四人帮”那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的时刻,他亲自给邓小平打电话,通报扫落四颗灾星的喜讯。

1976年10月8日,当叶剑英知道华国锋在中央打招呼会议上提出要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便于翌日向华国锋提出:“赶快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恢复他原来的职务。”

华国锋仍然强调要“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这样,叶剑英不得不在此后不久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地提出:“我建议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在座的同志总不会害怕他吧?参加了政治局、恢复了工作,总不会跟我们挑剔吧?”

这时,马上表示赞同叶剑英的话。说:“完全同意叶帅意见!应该让小平同志尽快地出来工作。”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么写及:

叶剑英,父亲解放前与他共事并不多,但在解放后,特别是“**”以后,两人可真是肝胆相照,共解国难。记得为了让父亲第三次复出,叶伯伯让他小儿子亲自驾车,把还在软禁中的我的父亲偷偷接到他的住处。当时我在场,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两人见面之时,万分激动,父亲长叫了一声“老兄”,两人的手便紧紧握在了一起。

由于叶剑英的关心和支持,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的处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据叶剑英办公室主任王守江回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叶剑英向他传达中央的指示,为了邓小平今后工作的方便,由王守江给邓小平送阅中央文件。叶剑英说:“凡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给小平同志,让他看,熟悉情况。”

邓小平因患前列腺炎、严重尿潴留,于1976年12月10日住进解放军,刚装修完的南楼五层、还未起用的外科病房,供邓小平一人使用,以保证他的安全。叶剑英要求妥善安排邓小平的医疗工作。叶剑英对医院作了这样的指示:“一定要治好!一定要保护好!”

12月12日、13日,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等为邓小平会诊,建议手术治疗。

12月16日,华国锋、汪东兴批示同意为邓小平进行手术治疗。

12月24日,邓小平做了前列腺摘除手术。手术后,余秋里、徐向前、聂荣臻、宋任穷等领导相继看望邓小平。

在手术康复之后,1977年1月下旬的一天晚上,邓小平被接到玉泉山,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4人一起与他谈话,介绍粉碎“四人帮”的经过。这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第一次与邓小平见面。

1977年2月3日,邓小平和全家住进西山军委25号楼。25号楼是王洪文住过的,在山上最高处,从车道下来就是叶剑英住的15号楼。

然而华国锋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讲话,还是提“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要求为邓小平平反,毕竟是亿万人民的呼声。李冬民在北京长安街上刷出的大字标语,就反映了人民的呼声。

在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两个凡是”之后,据邓力群回忆: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当天我没有注意看。第二天,政研室的党支部书记、一个年轻人朱佳木来找我。他说,老邓,你看昨天那篇社论了吗?我说,我没看,有什么事吗?他说,这个社论提出“两个凡是”,可值得注意啊。我看了之后,同意他的看法。很快我就找了王震,把这个意思说了。王老说他没注意。我对他说,这“两个凡是”里面问题大了,依照“两个凡是”,邓小平就不能出来工作,也不应出来工作……

1977年2月8日,中央发出华国锋批准的《关于坚决打击政治谣言的通知》。这一《通知》以李冬民等“抬邓”的“反革命案件”为由头,指出:

在揭批“四人帮”的运动中,有少数坏人制造谣言,甚至伪造华主席、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妄图挑拨离间,分裂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干扰运动的方向。

《通知》要求,要稳准狠地打击政治谣言的制造者,要不听谣、不传谣、不信谣,要健全和改进传达报告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

这一《通知》实际上就是声言,谁要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谁就是“反对华主席”,谁就是“反革命”。《通知》要用政治高压手段,来维护“英明领袖”华国锋的权威,封住人们要求为邓小平平反的呼声。

当时,四川省江津县一位名叫聂坤映的青年工人,犯了所谓“反革命攻击罪”,其实,他的“恶毒攻击”不过是:“该犯恶毒攻击英明领袖华主席,胡说什么粉碎‘四人帮’不只是华主席一人的功劳,还有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帅的功劳。要不是几个老帅给华撑起,他就奈何不了‘四人帮’。”

此后,根据中央这一《通知》的精神,3月28日,国务院下发30号文件。文件指出,对攻击、周总理、华主席和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破坏揭批“四人帮”斗争的现行反革命分子,要坚决逮捕法办。

华国锋左右为难

尽管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阻力重重,叶剑英却干脆把邓小平从接到北京西山疗养。叶剑英住西山15号楼,他让邓小平住不远处的25号楼。如同邓力群所回忆:

在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发表之后,“没过几天,王震同志就在国防工办的一个会议上,公开地说,有一个社论,讲‘两个凡是’,据说是一个理论家主持和定稿的。然后王老就批了一通,还点名批了李鑫。接着王老找邓小平反映。”

邓小平是否复出,使华国锋左右为难。按照“两个凡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的决策,是不能违反的,是不可能让邓小平复出的。然而叶剑英等老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一而再、再而三要求让邓小平重新工作,这给华国锋以巨大的压力。

华国锋陷于左右为难之中。他一方面依然在讲话中强调要“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另一方面又称要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时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1977年1月6日,华国锋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了这样一番话:

现在有人不主张这样搞,主张打倒“四人帮”后,小平马上就要出来工作。如果一打倒“四人帮”,邓小平就要马上出来工作,可能要上“四人帮”一个大当……如果急急忙忙提出要邓小平出来工作,那么四号、五号文件,处理的这些问题,还算不算数?这样人家会不会说是为邓小平翻案?是不是不继承的遗志?

华国锋后来也曾这样解释:

中央决定当时要继续提“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口号,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这样做,就从根本上打掉了“四人帮”及其余党利用这个问题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任何借口,从而有利于稳定全国的局势,有利于对“四人帮”斗争的全局。

基于以上的考虑,华国锋强调“两个凡是”,以“继承的遗志”来继续推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毕竟去世、抓捕“四人帮”这两件大事,为邓小平复出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邓小平复出,已经是不可阻挡、势在必行的了。

1977年2月18日,丁巳年春节,虽说邓小平的职务还没有恢复,报上仍在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家中却颇为热闹。叶剑英来了,来了,王震来了,胡耀邦和万里也来了。这么多客人来向邓小平拜年,这清楚地表明,大家都拥护邓小平,热切地盼望邓小平早日第三次复出。

华国锋的讲话使“气温”骤降

为了分析、总结粉碎“四人帮”5个多月来的工作和政治形势并部署1977年的工作,中央于1977年3月10日至22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工作会议。

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重要的中央会议。

华国锋和汪东兴抢先在一个来月前的1977年2月7日以中央两报一刊名义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两个凡是”,其实是想预先给这次会议定好调子,即在“两个凡是”的轨道上运行。

邓小平那时由于被撤销一切职务,所以没有资格出席会议。

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吴明瑜,作为方毅的助手,出席了这次会议。据吴明瑜回忆,3月9日下午,方毅和他前往京西宾馆报到时,那热烈的气氛是多年来罕见的。

那是因为大批刚刚“解放”的老干部,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头一回在这里大聚会。老战友们劫后重逢,怎不激动万分?吴明瑜记得,胡耀邦来报到,康克清来报到,许世友来报到,吕正操来报到,都和方毅紧紧握手。

也真巧,那天《人民日报》发表了吴明瑜与另外一位作者合写的文章,为胡耀邦在1975年主持起草的《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翻案”,批判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对这一提纲的错误批判。

正因为这样,胡耀邦那天显得特别高兴。很多人见到胡耀邦就说:“《人民日报》今天为你‘平反’啦!”

胡耀邦得知文章是吴明瑜与另一作者起草的,所以也就很热烈地跟吴明瑜谈了起来。当时,由于胡耀邦刚刚“解放”,没有助手,出席会议时就由吴明瑜兼做他的助手。这样,吴明瑜在会上担任了方毅和胡耀邦两人的助手。

胡耀邦、方毅和康克清三人决定在会上作联合发言,推举胡耀邦为三人的代表,

由胡耀邦发言。吴明瑜协助胡耀邦起草联合发言稿。可是,胡耀邦竟然没有在会上发言。许多老干部也取消了原本打算在会上的发言。这是因为从3月14日起,中央工作会议的“气温”骤降。这天,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华国锋的讲话,使老干部们大失所望。

华国锋说:

凡是作出的决策,都必须维护;凡是损害形象的言行,都必须制止。

这是华国锋作为中央主席,直接提出“两个凡是”。

从吴德讲话到《人民日报》社论,到华国锋的讲话,虽然几种“两个凡是”版本不同,文字略有出入,但意思是一样的。这次华国锋直接提出了“两个凡是”,顿时使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众多老干部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报到时的那股热烈的气氛不见了。

既然要“两个凡是”,胡耀邦还能说什么呢?他当然取消了发言!

陈云等呼吁为邓小平平反

这次会议充满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之一,便是能否让邓小平重新参加领导工作。

这时,陈云义不容辞地站出来,表示应当让邓小平重新参加领导工作。

陈云在党内富有威望。早在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时,陈云便已是中央政治局常委。

1956年9月,八届一中全会产生的政治局六常委,即毛、刘、周、朱、陈、邓。毛、刘、周、朱相继去世,只剩下陈云和邓小平依然健在。这样,陈云和邓小平也就成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健在的两位最资深的元老。

相对而言,陈云的处境比邓小平好。因为在批判“右倾翻案风”时,并未涉及陈云。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陈云仍是中央委员,仍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叶剑英、等的支持下,陈云重新参加了领导工作。

陈云是中央委员,理所当然有资格出席这一会议。

1977年3月13日,陈云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态度鲜明地支持邓小平。陈云指出: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胜利,对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我对“事件”的看法:(一)当时绝大多数群众是为了悼念周总理。(二)尤其关心周恩来同志逝世后党的接班人是谁。(三)至于混在群众中的坏人是极少数。(四)需要查一查“四人帮”是否插手,是否有诡计。

因为“事件”是群众关心的事,而且当时在全国也有类似事件。

邓小平同志与“事件”是无关的。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的需要,听说中央有些同志提出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完全正确、完全必要的,我完全拥护。

王震也在小组会上提出要为邓小平平反:

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这是讲的,周总理传达的。1975年,他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他是同“四人帮”作斗争的先锋,“四人帮”千方百计地、卑鄙地陷害他。“事件”是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谁不承认“事件”的本质和主流,实际上就是替“四人帮”辩护。

王震巧妙地跟华国锋唱对台戏——华国锋说为“事件”平反是“为‘四人帮’翻案”,而王震却说“谁不承认‘事件’的本质和主流,实际上就是替‘四人帮’辩护”。

第36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7)第56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2)第24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3)第53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4)第2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1)第28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4)第22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1)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64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4)第43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4)第24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3)第10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1)第63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3)第48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5)第23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2)第15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3)第63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3)第21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6)第65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5)第17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2)第11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2)第42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3)第7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2)第67章 华国锋的“淡出” (2)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50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1)第54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5)第32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41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2)第36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7)第44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1)第18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3)第63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3)第32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66章 华国锋的“淡出” (1)第58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4)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31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2)第25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1)第66章 华国锋的“淡出” (1)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67章 华国锋的“淡出” (2)第39章 (下)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19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4)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20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5)第10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1)第42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3)第19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4)第16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1)第26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2)第14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2)第11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2)第60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6)第48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5)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16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1)第26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2)第62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2)第8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3)第22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1)第34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5)第24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3)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29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5)第5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4)第39章 (下)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15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3)第53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4)第34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5)第36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7)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35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6)第34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5)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17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2)第37章 (下)精心选择突破口 (1)第12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3)第20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5)第32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2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1)第1章 序第60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6)第13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1)第5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4)第58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4)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43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4)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62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2)第21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6)第45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2)
第36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7)第56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2)第24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3)第53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4)第2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1)第28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4)第22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1)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64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4)第43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4)第24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3)第10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1)第63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3)第48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5)第23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2)第15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3)第63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3)第21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6)第65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5)第17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2)第11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2)第42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3)第7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2)第67章 华国锋的“淡出” (2)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50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1)第54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5)第32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41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2)第36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7)第44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1)第18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3)第63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3)第32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66章 华国锋的“淡出” (1)第58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4)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31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2)第25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1)第66章 华国锋的“淡出” (1)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67章 华国锋的“淡出” (2)第39章 (下)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19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4)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20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5)第10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1)第42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3)第19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4)第16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1)第26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2)第14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2)第11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2)第60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6)第48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5)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16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1)第26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2)第62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2)第8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3)第22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1)第34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5)第24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3)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29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5)第5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4)第39章 (下)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15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3)第53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4)第34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5)第36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7)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55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1)第35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6)第34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5)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17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2)第37章 (下)精心选择突破口 (1)第12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3)第20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5)第32章 (上)精心选择突破口 (3)第2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1)第1章 序第60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6)第13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1)第5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4)第58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4)第4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3)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43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4)第68章 华国锋的“淡出” (3)第51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2)第62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2)第21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6)第45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2)